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生产效率大提升的背景下,人人都想前往镀金时代的美国。
释放无尽的贪婪,追求无尽的财富,填满无尽的*。
但1900无法理解有着无限可能的时代,他在电影结尾和老友麦克斯解释当年为什么不下船时说得很明白:
阻止我(下船)脚步的并不是我看见的东西,而是我看不见的东西
那些无限延伸的城市没有尽头,这种感觉就像当时向美国西海岸开垦的人民,以及无尽的铁路网。
但1900在船上弹琴,钢琴只有88个键,“弗吉尼亚号”再大,也只有船头到船尾有限的范围。
他已经习惯了在这88个琴键和“弗吉尼亚号”的界限内活着,无法面对陆地上无尽的选择。
他愿意缩在自己的世界中过完一生,与那些辗转千里、背井离乡的移民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年代的1900,既是新时代的第一年,也是旧时代的最后一年。
而作为个体的1900,则是原著作者和托纳多雷导演为我们提供的另外一种人生观。
面对时代更叠、社会剧变,有的人选择改变,也有人选择不变;有的人选择追求,也有人选择适可而止,随遇而安。
这两种选择本来都没有对错,电影也没有指出谁对谁错,它只是凸显了1900与大多数人选择不同的特殊性。
除了“有限与无限”,《海上钢琴师》讨论的第二对抽象概念是“过程与结果”。
影片对“过程与结果”的讨论依靠一个暗示和一处明示来体现。
暗示就是对“弗吉尼亚号”及其原型船舶航海历程的展现。
《海上钢琴师》中的“弗吉尼亚号”和“泰坦尼克号”是影史中两艘经典大船。这两艘船的原型也确实有很深的渊源,并都被拍成了经典电影。
“弗吉尼亚号”的原型实际上是英国冠达邮轮公司的两姐妹船“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更侧重于毛号)。
英国冠达邮轮公司的卢号和毛号
而“弗吉尼亚号”这个名字则借用了救援过“泰坦尼克号”那艘船的名字。
前面提到,从十九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改变世界,期间变化最大、进步最突出的国家之一就是德国。
后起之秀德国在各方面都在挑战老牌霸主英国的地位,英德矛盾的激化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德国对英国挑战的核心领域就是英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航海业。
1897年,德国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的“威廉大帝号”邮轮开始服役。这艘邮轮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艘四烟囱邮轮,也是第一艘所谓的“超级邮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