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
北港发源于梅溪,全长2公里余,因位于南港之北而得名。南港、北港汇合于乔湖,湖边五座邕庙,庙前有一湖,现名杨家湖,也就是邕湖。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每初早春清晨,邕大湖水面蒸气冉冉上升,低空缭绕,经微风吹拂,如轻纱薄雾尽散于北岸的茶园上空。茶园地势平坦,水陆交错,土质肥沃,酸度适宜。
获得荣誉:1964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产品。
茶品诗歌:
芽壮叶肥,毫显露,
色呈金黄,香清高,
汤色橙黄,滋味醇,
叶底肥嫩,黄似朵。
6、沩山白毛尖
品种:黄小茶
产地:湖南省宁乡县。
茶品历史:
远在唐朝就已称著。清同治年间《宁乡县志》说:“沩山、六度庵、罗仙峰等处皆产茶,唯沩山茶称为上品。”
传说典故:
传说,原密印寺院内有一个老禅师,善作茶,并能识沩山地土、山向,何处产茶最佳。
获得荣誉:
茶品诗歌:
叶片微卷似块状,色泽黄亮油润,
白毫显露汤明亮,松烟香芬味爽口,
叶底黄亮鲜嫩匀。颇受人爱之珍品。
7、远安鹿苑
品种:黄小茶
产地: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
茶品历史:
迄今已有750年历史。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建寺,寺名鹿苑寺,茶名鹿苑茶。
传说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饮后,顿觉清香扑鼻,精神备振,饮食大增,于是大加夸赞,并封其御名为“好淫茶”。
获得荣誉:清代贡茶。
茶品诗歌:
湖北远安鹿苑寺,揉捻焖黄之工艺,
色泽金黄,馥郁芳,汤色杏黄明亮,
滋味醇厚润甘凉。山泉泡茗才是道。
8、平阳黄汤
品种:黄小茶
产地: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茶品历史:
早在唐代,平阳就已产茶。宋代,设置专管茶叶机构,缴纳茶税。平阳黄汤茶始制于清乾隆(1736~1795年)年间,以上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受到朝廷青睐,遂纳入贡品,距今已有200余年。
传说典故:
明末清初,平阳茶叶主销天津、北京等地。旧时制茶,工序一例是人工处理,遇到阴雨天气,*青与捻揉之后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一次,有家茶农遇到催货紧急时节,无奈之下,未干透的茶叶就被装货发出,长途运输中鲜碧的茶芽被闷成嫩黄色;在又燥又冷的北国之地,这种被闷黄的茶少了绿茶的生鲜寒凉,多了一分温润醇厚。
获得荣誉:2013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与茶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茶品诗歌:
条形细紧纤秀丽,色泽黄绿多毫尖,
汤色橙黄鲜明亮,香气清芬高锐长,
最是一泡好茶处,只为找茶一杯来。
9、皖西黄大茶
品种:黄大茶
产地: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
茶品历史:
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大江以北,霍山县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