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伴随着的跑步浪潮,有关跑步的信息像冰雹一样砸向我们,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很多文章或指导性的建议不仅断章取义有时还会出现严重误导,让很多跑友陷入混乱。即使信息没问题,普通跑友如没有良好的运动积淀,只“依葫芦画瓢”也会在训练中走很多弯路,甚至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全民跑步热潮也催生出各类跑团和训练营在极大方便跑友的同时也难免出现弊端,“穿上运动服就是运动员,带个麦克就是跑步教练”曾几何时一个“既冷又专”的行当,突然热了大街,“跑步教练”的门槛低到这种程度,对广大跑友的影响可想而知。
当然,如今跑圈中也有很多勤于钻研、努力实践具有一定水准的跑友,但这毕竟是少数。今天我就与长跑、马拉松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与大家分享,希望广大跑友更清晰的了解跑步,对自己应该怎么跑有个比较明确的定位。最近我将从技术、训练、伤病三个方面跟大家阐述,今天先从跑的技术入手。
一、跑的技术基础理论
跑分为短跑(100米、200米、400米)、跨栏跑(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男女400米栏)、中长跑(中跑800米1500米、长跑5000米、10000米)、马拉松、3000米障碍跑等。田径教材释义: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互交替、蹬与摆紧密配合、动作协调连贯的周期性运动。(周期可以通俗理解为单一动作周而复始)
运动员的身体作为一个整体,在途中跑的一个周期中经历了两次单脚支撑和两次腾空。就一腿而言,在一个周期中经历了支撑和摆动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又被离地、着地、最大缓冲(身体重心跟地面垂直,此时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为零)三个瞬间分为折叠前摆、下压准备着地、着地缓冲和后蹬四个阶段。当两腿同时处于摆动时期时,人体处于腾空状态。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跑,以上几个阶段都是必须经历的,根据项目的不同,区别在于频率、跨度及角度的大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