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开展普查工作
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
11月12日,在古籍普查的基础上,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20家单位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此次联合发布活动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第四次,也是参加单位最多的一次,不仅有省级馆,更有很多市、区、县公共图书馆,以及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系统古籍收藏单位。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将所藏8部稿钞校本古籍数字影像无偿赠送国家图书馆进行发布,更是开创了民间收藏古籍以数字资源形式服务社会公众的新模式。
20家单位在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2.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合作模式频频创新
2019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在引进社会力量方面成效显著。1月18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成立。11月8日,该专委会举办首次专题学术研讨会,就近年开化纸古籍文献在社会上关注度较高、说法不一展开专题研讨,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两次面向社会大众开设的古籍收藏与保护培训班获得广泛好评。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古籍保护,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019年12月16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就开展藏文古籍保护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西藏自治区的古籍保存、保护、修复、出版、数字化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通力合作,共同促进藏文古籍的保护与利用。
12月26日,“郑振铎等抢救流散香港文物往来信札捐赠划拨仪式暨入藏纪念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这批信札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捐赠,印证了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为抢救香港流散文物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纪念展首次向公众整体展示信札原件,展期为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