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只有外孙子,那外孙子就是亲孙子,家里也不会有多余的矛盾。
如果同时有外孙子和亲孙子,对比之下,一定能看出区别来,就容易产生多余的矛盾。
孙子是自己的家人,外孙子是亲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孙子孙女是自己家的人,外孙子、外孙女跟别人姓,不是本家人。谁远谁近非常明显了。
其实很多地区,女儿们也接受这个现象,大环境如此,怨不着父母,自己的孩子也有亲爷爷奶奶来照看。
一代又一代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双方对老人的责任也不同。简单来说,外孙子和外孙女和外公外婆也就当代还有点联系,可能孩子大了,关系就变疏远了,孩子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后代,后边就是表亲,关系走动的更少了。
但是孙子不一样,孙子的孩子,是太孙子,血脉一直传承下去,老人一直疼下去。
因为有这样一个背景存在,在很多地区,对孙子和外孙的标准是不同的,做女儿的也不会太在意这些细节。
不过明智的老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会考虑到子女的感受,不会有太明显的不同,伤害女儿的心。
那个带外孙子的姥姥,对孩子是有期待的现在有一个现象是,姥姥带娃越来越常见,因为女儿和妈妈更好相处,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无压力、无矛盾,更有利于家庭和谐。
但是姥姥带孩子,老人付出很多,搭人搭钱,搭时间和精力,他们也是有期望的。
过去的这半年,老妈帮我带了半年的宝宝,暑假带着宝宝回家,爸爸总是在问三岁的宝宝:“你喜欢谁?你回家以后会想谁?”
小孩子有的时候,明知道你想要什么答案偏偏就不肯讲,有一次她索性就说了:“想我奶奶。”
这分明就是小孩子的“反击”,爸爸就非常当真,说:“这就是血统啊,你带半天又怎么样,孩子还是想她奶奶。”
实际上,每天奶奶想要跟她开视频,都难得很,要看她心情,她根本就不想她奶奶。
这只是一个孩子,可是爸爸就认定自己的那一套理论,认为老妈的付出是白费的。
我也懒得解释,这是老年人的一种正常心态,这也是为什么,我宁愿牺牲自己的工作机会,也不让老妈继续带孩子的原因。
孩子迟早要长大,不管是爷爷还是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都不会羁绊她,她早晚会有自己的生活,这些老人对她来说,一定会越来越疏远,这就是现实。
可如果孩子是姥姥带大,孩子长大以后,和老人疏远,就会被骂“白眼狼”,老人就做出一副“我的付出都白费了”的姿态。
如果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最后孩子不跟爷爷奶奶亲,老人也会伤心,说出一些让人听起来很反感的话。
如果老人不够开明,看得不够通透,总是对孩子有很大的期待,那孩子不如自己带,当然了,前提是我们有这个能力。
对待孩子,没有必要分得太清,容易伤害子女感情家里有儿有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确实很容易满足,儿女双全是很多人的理想状态,可是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各自组建了家庭,各自有了孩子,又会滋生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因为有接触,所以会有矛盾。
儿女双全的家庭,父母步入老年,子女都成家之后,很多矛盾都是围绕着孩子进行的。
糊涂的老人容易犯一个错误,把对儿女的感情体现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喜欢女儿,就向着女儿的孩子,大多数父母认为儿子是自己人,会大事小事向着儿子的孩子,认为女儿的孩子是亲戚。
有的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的女儿,但是不太能接受女儿的孩子,认为女儿是自己家的人,孩子是别人家的人。
这些都是糊涂父母的行为,因为我们在看待孩子的时候,不能抹*的一段重要的关系是,自己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先有子女然后才有孩子。
对于子女来说,他们的人生排序早就悄然发生了变化,人最在乎的往往是自己的孩子,父母是这样,子女也是这样。
父母对不同的孩子之间产生了偏差,有偏向,已经伤害了那个被忽视的孩子的爸爸妈妈的心,进而就影响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增加了家庭矛盾。
真正明智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尽量表现出公平公正,让孩子们感受到没有杂质的爱,而涉及到大层面的利益的时候,女儿也能理解父母的偏袒,大环境如此,风俗如此,自己的孩子还有爷爷奶奶兜底,兄弟的孩子只能父母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