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银大厦。图片来源:苏州新闻网
在设计上,他让最高的一根立柱将整个建筑的重量均分到四个角上,甚至可以在每个交汇点通过对角形结构,把负重分散到四周的角度上,由此他取得了一个工程学上的突破。“每个三角形都有一个主梁来承受上面的重力,这种分割会产生许多尖锐的角。我非常喜欢这些切面,因为它们会让一个高耸的建筑看起来不再死板。当你开车经过时,你会感觉到它是在不断变化的。”
中银大厦曾经是亚洲最高的建筑。有建筑师评论:“贝聿铭试图使中银大厦的设计近乎纯真,一如他童年时的纯真,一种结构意识上的纯真,进而达到美学上的纯真。”
而在贝聿铭心中,因为建筑赋予人类尊严,建筑是力量的代名词,它必须要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晚年的他已经无需证明自己,因此也有机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中国这块他朝思暮想的土地。除了赫赫有名的香港中银大厦外,他还设计了中国驻美大使馆、香山饭店、甚至还推动了故宫周边的高度限制政策出台。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还自发设计了汶川地震玻璃纪念碑。
然而,作为自己的最后作品,他给了苏州博物馆。
2003年,86岁的贝聿铭把“封笔之作”选在祖籍苏州,他用全新的材料在3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忠王府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贝聿铭对苏州感情很深。在一次访问中,他说“狮子林以前是我们贝家的,如今算来已有100多年了,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会回狮子林玩”。
苏州博物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个作品中,贝聿铭认为,传统园林的假山已经做到了极致,后人是无法超越的,为此,他选择了另辟蹊径。以与拙政园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为假山。
苏州博物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说,贝聿铭的苏州园林没有中国园林传统的婉转之风,反倒十分显露直接。但这恰巧就是他的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构想。
苏州博物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将其喜爱的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远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将新馆与拙政园相连。
如果背唐诗,会用广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