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至仲秋气温较高,很多钓友在这段时间习惯夜钓,不过对于玉米粒浮钓草鱼、翘嘴,个人感觉白天要比晚上好,特别对于浮钓草鱼。
首先:夜间温度低,草鱼或非觅食期的翘嘴,会出现泳层下潜或触底,这时浮钓并不适合。
其次:夜间光线较暗,玉米粒在入水下潜的过程中被鱼发现的机率低,动态诱鱼效果差。
最后:夜间较安静,频繁的抛竿、打窝声,会对鱼的觅食造成惊吓。
相对底钓,浮钓的抗走漂现象差,浮漂随风浪、流水出现的位移速度快。
如果单独的走水,并且水流的速度不快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抛竿频率,让饵料固定在一个钓点范围内。
不过,遇到大风的天气,特别钓位逆风或侧逆风时,我们就要谨慎考虑玉米粒浮钓法了。
首先:大风天逆风或侧逆风的钓位,钓点水域的含氧量较高,风大浪大,鱼类多会下潜泳层或触底。
其次:风大浪大造成浮钓时浮漂走水严重。
最后:玉米粒浮钓草鱼、翘嘴,一般常用于大水库使用长竿,逆风、侧逆风的钓位,除了抛竿困难度增加,饵料入水的准确度也会下降,同时也增加了定点打窝的准确率。
除了一些“人情塘”、高收费“大炮塘”,现在的开放式水库或一些收费便宜的水库,除了水库中鱼的密度不会很大,鱼也被钓友们越钓赿滑,另外加上个别老板在近岸做手脚,导致这类水库中的鱼,多藏于离岸较远的深水区。
在这些水库作钓,要想少被老板“盘”,除一些特殊天气、鱼情水情外,最好使用长竿钓中间。
这也是现在的钓鱼人去水库作钓,一般7.2米、8.1米竿打底,动不动用10米、11米,甚至更长的一个原因。
不只是玉米粒浮钓草鱼、翘嘴,任何一种浮钓方法,任何一种浮钓目标鱼,在作钓中我们都要找对它们的泳层。
找对了泳层可能会连竿,找不对泳层则不可能有好鱼情。
找泳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上往下找,越钓越深、越钓越近,一种是从下往上找,越钓越浅、越钓越远。
从上往下找泳层,多用于水位较深,不能使用底钓的钓点,也用于窝料过多,目标鱼泳层下潜时重新找层。
从下往上找泳层,多用于水位不深,可底浮兼顾的钓点,也用于目标鱼泳层上浮后重新找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