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到了这个词语,诗无达诂。感觉相当有意思。记得大学时代有宿舍的舍友说,最反感的就是听老师讲述那些文章分析了。尤其是鲁迅的文章。其实,那个时候,自己也很反感这样的分析,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这次可以了,可以用诗无达诂来解释了。
诗无达诂,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意思是说,《诗经》没有确切的解释和训诂。后人都用这个词语来表达,诗词没有统一的解释。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因为一个人对一首诗词的解释肯定是不可能一样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不仅仅是诗词的解释,别的例如文章,还是一个道理。试想,一个作者写完一篇文章之后,这篇文章的生命就诞生了,后人没有必要去做很多无所谓的解释。
因为任何人由于自己知识的局限加上自己主观的局限都有可能是仅仅对于这首诗词这篇文章的个人理解。根本不可能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于是,这个时候,想起小学、初中、高中那个时候的语文答案来禁不住忍俊不禁。语文,这种社会学科的东西,按照诗无达诂的观点怎么可能有统一的答案呢?可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却是这样的。叫做标准答案。
诗无达诂提供给我们的建设性在于任何事情,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都仅仅是之一而不是唯一。之一是说,你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这仅仅是其中之一的解释。假如,你想将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叫做唯一,那你就错了。因为既然这是之一的说法,怎么可能就是唯一的呢?唯一就是一种圭臬一种权威。
而诗无达诂正好在于教育我们很多东西是没有圭臬没有权威的,尤其是社科领域。例如对于世界的解释,有无数的人从古至今在解释,关于世界的本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物质决定意识,并且将哲学分为很多领域,什么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等。其实,在知道了诗无达诂之后呢,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仅仅是对于世界的一种解释罢了,而千万不能说成是唯一。
所以说,面对一首诗词,一篇文章,一种学说,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和胸襟应该是仅仅承认这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解释,千万不能想成是唯一解释。这个时候,我们还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那就是容忍别人的观点。毕竟,无论别人的观点如何都是一种解释,我们怎么能够剥夺比人解释的权利和机会呢?毕竟,容忍比自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