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胁雀鹛
17、黑头奇鹛
呵呵,又是鹛。奇鹛是鹛类里面最喜欢在高处生活的成员。除栗背奇鹛等少数种类外,他们几乎终年待在高高的树冠上,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果实和花蜜——黑头奇鹛连某些桉树的花蜜都会吃。黑头奇鹛是奇鹛中最适应在滇中和滇中以北的原生阔叶森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生活的,也是奇鹛中分布纬度较高的成员。它们一般单独生活,有时结小家族群。通常较少发出鸣声,不过一旦鸣叫起来的话听来还是十分含蓄甜美的。
单独活动且性情温顺的奇鹛,在面临集群活动且同样偏好在树冠觅食的进攻性竞争者——例如灰喜鹊这样的物种——时,可能存在较高的生存风险。所幸现在昆明的东郊和西郊林地成片且面积较大,不是灰喜鹊喜爱的林相,尚未见有黑头奇鹛种群因灰喜鹊侵入而式微的情况,不过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黑头奇鹛
18、棕颈钩嘴鹛
还是鹛! 鹛类的特化方向有很多,或者生境利用特化,或者进食策略特化,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促使它们能更高效地利用某些资源来促进自身繁衍的。钩嘴鹛的特化方向就属于进食策略的特化。棕颈钩嘴鹛的嘴型其实还不算太突出,在昆明也不算少见的斑胸钩嘴鹛更具备“钩嘴”的特征。这种修长下弯的嘴型使得它们能更有效地翻找在松软土层中隐匿的无脊椎动物,或者更有效地插入花冠觅食花蜜。
其他好几种钩嘴鹛生活在滇南的湿润阔叶森林中,但它们都很依赖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林相,只有斑胸和棕颈的分布范围达到了中国西南以外的广大区域内,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钩嘴鹛。虽然棕颈钩嘴鹛的分布范围广,但其实它们也同样需要阔叶森林,只是食物来源不像它的热带表亲那样如此局限罢了。
棕颈钩嘴鹛
19、白领凤鹛
继续说鹛!凤鹛亦是鹛中较为特化的一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头顶的羽簇在兴奋时会立起来形成一个小凤头。在云南也有很多种凤鹛,它们都喜爱在树冠中层到灌木层上部活动,但是不同的凤鹛特异性地适应不同海拔的森林。在所有凤鹛中,白腹凤鹛和黑额凤鹛较为偏好低地阔叶森林;黄颈凤鹛和棕肛凤鹛则喜爱中山阔叶常绿森林,而棕肛凤鹛又可以在海拔更高的针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生活;白领凤鹛是所有凤鹛中最耐冷凉气候的,它们多生活在针阔混交林乃至针叶林中。
白领凤鹛多结成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会有几个小群混合,形成几十甚至上百的大群活动。白领凤鹛中食物中浆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体型大小近似的雀鹛类相比更偏于植物食性。凤鹛也甚少啭鸣,但在活动中积极地用一连串嘟噜啁啾相互联络,略似鸦雀。
白领凤鹛
20、栗臀鳾(shi,音同 诗)
鳾是一类在旧大陆和新大陆北部都有广泛分布的小鸟,跟鹛类一样,它们的分化中心地带也在动喜马拉雅横断山一带。中国有分布的鳾类,除了黑头鳾,云南都有分布,而且有的鳾类主要或者只分布于云南。栗臀鳾就属于主要分布于云南的那类情况。
各种鳾有相似的生存习性。它们大多在树干上攀援活动,搜索树皮缝隙中的虫子和虫卵为食,也有一些种类会啄食坚果。它们在树洞中营巢,既利用天然树洞或者其他动物的弃巢,也能自己在树干上开凿新巢。鳾是不多的几类会在树干上垂直上下的鸟之一,比之啄木鸟,它们更胜一筹,因为它们还会头朝下地垂直攀援。
在云南,各种鳾也有按海拔各自为营的现象。低地热带森林是绒额鳾和淡紫鳾的家园;一千多米的湿热常绿阔叶森林则是栗腹鳾的家园;一千多米到两千米的阔叶森林和混交林就是栗臀鳾的家园了。因为昆明周边的成熟森林大多在最后一个海拔段,因此栗臀鳾最为常见。再往高里去,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有滇鳾,巨鳾,更高寒的地方还有白尾鳾和白脸鳾....
各种鳾类对成熟林都有相当强的依赖性,所以可以把这种鸟当作成熟健康森林的一个指示性物种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