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幻想》系列为游戏史贡献过多位重量级女主角,7代里的蒂法在原版游戏里只是轮廓模糊的多边体,CG电影《圣子降临》推出后她的人气飙升。以现在目光看,蒂法“天使脸蛋魔鬼身材”的外观完全依照“直男审美”,而性格中的温柔和坚强,实际上就是日本厂商打造女性角色的通行手段,不同人气角色有着不同的“配比”。
欧美游戏圈的情况有所不同,政治正确化的“女权审查”近年愈演愈烈。按照女权组织Feminist Frequency从性别角度对每年E3展会所展示游戏的统计,2018年提供可选男女主角的游戏占比已达到50%,单一女主角游戏的数量,也已经达到单一男主角游戏数量的三分之一。
外表“卖肉”无疑是最先被摒弃的,一线游戏大作中几乎不存在衣装“不得体”的情况,角色“颜值”也时常伴随争议,在技术足够的情况下,游戏内的建模往往不如真人脸模漂亮。索尼第一方游戏《地平线》系列主角埃洛伊的脸模是参演过新版《霹雳娇娃》的演员汉娜·霍克斯特拉,游戏内造型却被批为“大妈脸”,以至该角色和《原神》联动时被重新设计,“米哈游整容院”梗也由此而来。
左:《地平线:西之绝境》埃洛伊 右:《原神》埃洛伊
今年6月续作《地平线2:西部禁域》放出首个实机演示,迅速引发大量玩家不满,焦点还是长相,比起前作,埃洛伊的脸更胖、眼睛更小,离传统审美中的“美女”更远。一些表达讽刺的“美颜图片”开始在Reddit论坛传播,ID为AlexAlpha J的用户在推特上发起“反对埃洛伊新外观”话题,此举又引来女性玩家的反对,结果扩散成了二元对立的“性别战争”。
游戏中的性别话题越来越敏感,离不开女性玩家数量的增加。Newzoo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0亿的女性游戏玩家,占比接近50%,游戏的确不再只是男性的娱乐方式。国内也有类似趋势,2020年一个名为“女性玩家联合会”的豆瓣小组创建,目前成员人数在3.5万以上,小组成员以“猛女”自称。
在游戏中提供男女双主角供玩家选择,看似是一种两边不得罪的解决良策,《刺客信条:奥德赛》已经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双主角公布之初,“斯巴达狂战士”看起来和女角色格外不搭,但英气非凡的卡珊德拉最终成为了游戏亮点。在官方小说以及今年12月在续作《英灵殿》DLC中登场的主角都是她,相当于是被官方钦定的“真主角”。
即便如此,由于男女角色剧情完全相同,游戏流程中也存在性别差异带来的别扭感,《刺客信条》的特色是还原历史,在一个支线任务中卡珊德拉裹着兜布在奥运赛场大*四方,但在真实世界里,古希腊时期的女性无法参加奥运会,现代奥运也不会让男女运动员同台竞技。DLC《第一把袖剑的传承》更让无数玩家直呼“恶心”,主角会被“强制”结婚生子,但缺乏铺垫的恋爱戏份,显然违背卡珊德拉的人设。
按制作人在访谈中的说法,选择男性主角的玩家比例实际达到三分之二,不过这项设计依然延续到了续作《英灵殿》里,身为维京海盗的女主角长相身材都被设计得更加中性。为避免被质疑,这次育碧在游戏发售前就声明不论玩家选男选女,都算游戏正史。
游戏厂商被封在了退一步是“物化”、进一步是“丑化”的两难境地里。更多的“尊重女性”,看起来只是避免声讨的无奈之举。
今天,需要哪种游戏女神如今游戏中的女性角色,不仅有吸引男性关注的任务,也承载让女性玩家更容易找到代入感的功能。
从平台上看,移动游戏更受女性欢迎,2018年全球有68%的移动游戏收入来自女性。从类型上看,Gamer Motivation Profile调查了全球超过270000名游戏玩家发现,三消、模拟游戏和休闲益智类游戏拥有最多的女性玩家,其中三消和模拟类玩家数量分别占女性玩家总数的69%。
这些类别都比较轻度,基本不需要女性角色甚至不需要任何角色。玩家总数的增长,更多得益于手机平台让玩游戏的门槛降低。这当然不意味着“重度”女性玩家数量稀少,不过,市场总会向比例更高的群体倾斜。
图源:头豹研究院
“女性向游戏”这几年都是国内游戏圈热词,《中国女性游戏行业概览》提到一线城市女性的移动端游戏渗透率突破50%,并指出“女性游戏”可分成三消类、换装类、宫斗冒险类、乙女类、放置养成类,其中后三类“数量较少、前景广阔”。
以乙女游戏为例,《恋与制作人》大获成功后两年内冒出38款同类游戏,扎堆上线的产品中却再没产生第二个爆款。而在此类游戏里,女性玩家也不热衷扮演“独立女性”,更倾向谈恋爱或“开后宫”。
橙光游戏平台上汇聚着海量女性向文字冒险游戏,《传闻中的女帝后宫》今年连续27周排在“巅峰榜”前三,该作是“女尊”题材代表,题材本质就是将古代的性别权力关系进行对调,消费的对象从男性换成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