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给予心理救助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不仅有显性的伤害,如伤疤等,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伤害,
如:不爱上课、逃学、对学校恐惧、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应激反应、性格抑郁、不爱吃饭、睡眠不好、易梦易怒等。必要的心理辅导非常必要,可以采取咨询心理医生等方式来解决孩子的心理创伤或阴影。
(4)给予道德救助
孩子面对暴力侵害时的反应模式非常重要。
家长要通过侵害事件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例如,孩子遭受了暴力侵害,并没有还手;
被小朋友打了的孩子,并没有去打别的小朋友,而是寻求父母的帮助和法律的救助。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充分肯定孩子“你做得对”,要让孩子知道“以暴制暴”是绝对不适用的;
依靠父母、依靠法律,才是解决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正确方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
“你这样做是对的,爸爸妈妈支持你。
那些伤害你的小朋友、同学,他们做的是不对的,他们的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实施了校园欺凌行为,一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5)给予物质救助
孩子遭受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之后,家长可以举行一个仪式,
帮助孩子从暴力侵害的阴影中走出来,比如:
衣服破了,就买一件新衣服,让孩子得知伤痛可以过去。
孩子受到侵害之后,一般很沮丧,家长也可以在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她)一些物质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她)。
一旦孩子承认自己被欺负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安慰他。
不要生气,不要失望,要去共情孩子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遇到孩子被欺负的情况,会陷在自己的情绪里,
比如会非常愤怒,想要去惩罚那个欺负人的孩子,或是会责备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保护好自己,为什么被欺负还不说出来,这样做实际上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