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马思纯通过微博回怼了拿她和周冬雨演技做比较,先说了句“我妹的戏好谁都没的说,”“但我想问问你:我的演技到底怎么尬?请指教。”
回应当然褒贬不一,有人力挺马思纯,也有人质疑她哭戏太单一,爆款不如周冬雨多,还有人直指,马思纯这么刚,就不怕周冬雨夹在中间尴尬吗?
如果把时间拉得足够长,你会发现,大部分娱乐圈的争议最终都烟消云散。
不是说八卦无意义,只是要看切入的角度。如果只看马思纯和博主的互怼大战,不过一个故事而已,比起这场话题掰头,这个话题本身更有趣。
双黄蛋之后,周冬雨和马思纯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专注,一个多元,一个只拍电影,一个影视综艺几条腿走路,她们原本各有方向,直到双黄蛋,把她们的人生和友谊摊到大众眼前,接受点评与比较,是演员的宿命。
演员和一部戏能红不能红,有时候就是一种天时地利的迷信,最重要的因素是:timing 。
双黄蛋之后三年,这对人生如戏的“双生花”中,周冬雨找到了自己的时间,马思纯还没有,但马思纯演技真的输给周冬雨了吗?这个问题,得放到两人演技十年变化的曲线中去比,才真看得清。
周冬雨曾经遭遇的演技批评,比今天的马思纯汹涌十倍今天批评马思纯的影评人,几年前是否用更犀利的口吻批评过周冬雨呢?
当年张艺谋亲手调教出的“谋女郎”,刚出道就有种纯净水一样的清澈无暇。
只有这样的清澈,才演得出张艺谋的静秋。
但“谋女郎”的光环,也无法永远加持,这之后周冬雨饰演过历史片《湘江北去》、催泪片《倾城之泪》、古装剧《宫锁沉香》、青春片《同桌的你》,几年演过去,声势还不如成名作《山楂树之恋》的时候。
这段时间对周冬雨演技的批评,基本都是:拘谨放不开,灵气不足,而且角色类型始终没有突破,演来演去,好像还是静秋转世。
口碑低谷期是2015年。那一年,周冬雨上了《极限挑战》,随后一通diss几乎把之前的路人缘消耗一轮。
但真正将对周冬雨演技质疑推向高峰的,还是《麻雀》。
徐碧城这个角色,不但完全在周冬雨的经验之外,还是她过去没演过的谍战剧,当观众就看到了一个不对味的徐碧城,当时最大的质疑是:周冬雨的灵气去哪儿了?
这段时期马思纯也在爬坡。
相比周冬雨的一夜成名,有着家世背景的马思纯,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路。
因为最初马思纯要当演员,家人尤其妈妈蒋雯娟是极力反对的。
大人们知道这个圈子的艰苦和秘辛,心疼马思纯,不想她吃苦。所以就让她报了中国传媒大学,希望她毕业做个主持人,稳定。
但马思纯就认准了要演戏。
但从她7岁时就出演过自己的首部电影《三个人的冬天》,到后来的一系列影视剧,每一部出圈的。
马思纯也不否认,在最初的职业生涯里,小姨蒋雯丽给她介绍过戏,有些拒绝了,有些也去试一试,更多时候,她和所有初入行的普通演员一样,跑剧组试戏,等着被选中或者是更多的时候,被淘汰。
直到她拼命争取到了《左耳》里敢爱敢恨的黎吧啦,那是个和马思纯性格反差较大的角色,也是整部电影里最让人惊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