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子路上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尤其是不孕症患者,好不容易怀上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孕妈妈们又开始担心腹中胎宝的发育,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心神不宁。
不过这也不能怪孕妈妈们反应过大,据了解临床自然流产率在15%左右,历尽艰辛才怀上的孩子,可不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嘛。
因此不少孕妈在*后立刻将保胎提上了日程,但在庞大的“保胎”人群中流传着太多荒诞离奇的说法和无循证医学根据的做法,反而成为了早孕保胎的绊脚石。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早孕保胎的4大误区,帮助孕妈们有效避坑、平安产子!
误区1 卧床休息保胎
在大家印象中,身体有不舒服就要卧床休息,不少孕妈妈都是验孕棒刚出现两道杠,就立马辞职闭门不出,开始卧床休息来「保胎」,生怕走着路孩子就掉了。
实际上这样对保胎无益,因为活动量减少以后,会引起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腹胀便秘、失眠烦躁等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下降。
因此,孕妈们可以继续保持一定的身体运动,比如散步、做孕妇体操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声明:“对于有先兆流产征兆的病人,虽然曾建议卧床休息及补充液体,但是这些措施并未证明对预防早产有效,不应常规推荐。此外潜在的危害,包括静脉血栓栓塞、骨骼脱钙、体能降低和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应该被低估。” ”
误区2 反复抽血查孕酮
很多孕妈*后就反复抽血查孕酮,然后因为“孕酮低”开启了卧床休息和口服黄体酮、阴道塞黄体酮、屁股上打黄体酮的保胎路,这样真的是正确的吗?
通常孕酮水平在20-30ng/mL已经足够维持*了,人体内的化验指标波动大,而孕酮的释放呈脉冲式,抽血化验是瞬时的浓度而非平均浓度。
孕酮偏低是流产造成的结果而非起因,一般会在有阴道流血指征的情况下结合HCG和超声进行检测。
反复抽血查孕酮只会增加孕妈的内心焦虑,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如果没有腹痛、阴道流血,在孕早期,乃至整个孕期都不需要反复抽血查孕酮。
康健Tips:什么是孕酮?孕酮是卵巢分泌的一种利于*的激素,孕酮主要作用是:排卵后孕酮值升高,子宫内膜发生变化,有利于着床。孕10周前孕酮以卵巢黄体产生为主,孕7周前完全依赖黄体分泌孕酮,10周后主要以胎盘分泌为主,12周黄体退化,完全由胎盘取代。
误区3 不停地做超声检查
大家都知道判断胚胎发育情况最可靠的医学手段就是B超,能够直观的检查胚胎的发育情况。
不过孕妈们更需要了解胚胎的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孕保胎期间反复去做B超,除了让自身更加焦虑、增加费用和烦恼之外,没有任何临床意义。
通常情况下,如果验血表明HCG升高良好,孕妈没有腹痛和阴道出血症状,孕早期的第一次B超应该在停经后6-7周左右,了解胚胎着床位置、是否有胎心及判断预产期等情况。
没有必要反复检查反而增加心理负担,原则上是4周复查一次B超,但需要孕妈注意不适随诊。
误区4 盲目补充营养
*之后孕妈就成为了“国宝级”重点保护对象,补品就像贡品一样哗啦啦的上。
用参汤、鱼翅、燕窝和保健品来补充营养出发点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孕妈如果自身营养充足,进补的多余营养反而会对胎儿和孕妈造成伤害。
例如年龄偏大及血糖偏高的孕妇如果摄入过多的食物或营养品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保胎,甚至有可能降低保胎成功率,因此保胎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营养。
问妊娠期什么情况需要保胎治疗?1.先兆流产:妊娠不足28周,现有腹痛或者阴道流血症状者;2.宫颈机能不全:孕前确诊的宫颈机能不全或孕期检査可疑宫颈机能不全;3.不良孕产史:既往有生化、异位妊娠、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妊娠丢失病史;4.复发性流产:既往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前的妊娠丢失;5.免疫功能异常:无妊娠丢失,但有临床确诊的免疫功能异常,有胎儿丢失隐患;6.子宫动脉阻力升高;7.易栓症:D-二聚体升高或其他凝血检查异常等;8.无症状的宫腔积液;9.合并多发子宫肌痛或子宫腺肌病者;10.合并内分泌疾病:如甲减、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11.担心胎儿丢失而情绪焦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