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雨后野猪活动,冬天野猪躲到哪里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14:55:45

10月13日,朝天区宣和村李文德的地里,野猪吃完后,留下几粒玉米的玉米芯。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没有玉米的时候,野猪也会吃红薯、土豆等,它们拱翻土壤,啃食地表下的红薯。此外,菜地也可能遭到野猪的毁坏,野猪下山后,会优先选择可口的粮食,但它们经过之处,都是一片狼藉。村民告诉记者,吃饱以后,野猪还会在地里乱拱。赵金来的辣椒地,被拱坏了很多处,土壤被拱翻的地方,辣椒倒伏在地里,根系裸露在外,已经不可能再挽救了。赵金来门前大片倒伏的玉米,也是被拱坏根部后,在雨中倒下的。

记者探访发现,目前野猪侵害的主要区域,出了山地,还有人类居住分散的山村周边,朝天区野生动物保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区域中的耕地,一般被称为“林缘地”,包括森林里的地和林边的地,在人类居住更集中的平坝、低洼区域中,还极少见到野猪的踪迹。

人怕野猪,其实野猪也怕人。只是人应对野猪时,有效或长时间有效的方法太少了。

在林缘地生存或生产的农民,农作物受损日益严重,他们对于野猪的情感,也越来越仇视。

在朝天区中子镇宣河村,50岁的李文德,今年只种了门前的1亩多地,有玉米、红薯、花生、大豆等。他家有3亩多地,其他都不种了,“种了也是种给野猪的,”就是这门前的1亩多地中,也几乎没什么收获,李文德带着记者在他的地里查看,花生基本绝收,玉米损失惨重,大豆幸运一点儿,留下了大部分。

今年5亩地粮食全部被野猪吃掉的王丛明,也表示不太敢继续种了。“种一年,就损失一年,种子、肥料的钱白白搭进去,还不算花费的工夫”。

有时候,受损的村民会责怪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者们,三锅镇野保办的一位负责人就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保护野生动物意义重大,责任也同样重大。另一方面,亲眼看着野猪毁坏的庄稼地,心里也不好受。现在种地的多是老人,非常辛苦,尤其是山坡地上,没有机械,全靠人背马驼,好不容易种点儿庄稼,却被野猪毁掉,太心疼了”。

朝天区林业局负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庄稼被毁的老人,坐在他的办公室不走,想要林业部门给他一个说法。

试点难题

今年7月,四川省林草局下发关于开展野猪致害防控试点的通知,青川县和朝天区,都在试点范围内。

试点工作主要由当地林业部门牵头负责,但防控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青川县林业局副*告诉记者,试点开始后,他们很快编制了试点方案,报经四川省林草局及青川县政府审核通过。但真正开始实施时,才发现,难度远超想象。

为什么下雨后野猪活动,冬天野猪躲到哪里了(9)

10月14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宣和村。散居在山坡上的村民们,经常会和野猪狭路相逢。据估算,全村范围内大约活动着50头野猪。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摸清区域内的野猪数量,是第一个难题。野猪流动性大,在深山和树林里活动,想要弄清楚具体的数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漫长的时间,这些,林业部门都不具备。目前所掌握的数量,更多是根据村民调查、损失情况等间接证据粗略估计得出的。

探索防控方法是第二个难题。朝天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林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灯光、反光条、喇叭等,都是林业部门向村民推广的,但这些办法只能管一时,有效的时间很短,很快野猪就不怕了。

另外一些可能有效的办法,却并不适合。比如陷阱、设置电网、投放有毒食物等,这些方法有可能对其他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甚至对人也有危险,且法律明令禁止,所以都是不能用的。

林业部门曾经设想过用笼子抓捕野猪,设置铁笼子,投放诱饵,但什么样的诱饵可以有效诱导野猪钻入笼子?到目前,也还在尝试和寻找。

经费同样是难题,理论上,试点区域有专门的经费,但经费的落实尚需时间,多位试点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费确实有,但目前还没见到。

林业部门还组织村民成立护秋队,在玉米灌浆期集中巡逻,在铁桶中放鞭炮,吓阻野猪。但山区农村,留守老人多,年轻人少,青川县林业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护秋队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人,在农村,算是壮年了。

不论是村民,还是负责防控试点的林业工作者,普遍认为,猎捕,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事实上,猎捕野猪,也是四川试点开始以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论是朝天区还是青川县,都在积极筹备建立自己的猎捕队伍,这也是试点中最难的关口。朝天区在今年邀请了外部的一家具有猎捕资格的野生动物专业猎捕救助中心,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具有猎捕资格的机构,位于四川绵阳。但开始猎捕时,正好进入雨季,山区中阴雨连绵,外地队伍到来后,常常刚进山不久,就因为下雨不得不返回。

猎枪困境

“没有本地的猎捕队伍,很难实现对野猪数量的控制,”朝天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事实上,尽管聘请了外地猎捕队伍,但今年朝天区获批的240头猎捕数量,到10月14日,仅仅完成了22头,不到计划的十分之一。

每年3月至7月,是四川省规定的禁猎期,即便开始试点,在这个阶段,也是不能猎捕野猪的。而可以开始猎捕野猪的8月,恰恰又是雨季,因此,建立一直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进山的本地猎捕队尤为重要。

要建立本地猎捕队伍,就必须有枪支,猎捕队的建立,恰恰卡在枪支上。

不论是青川县,还是朝天区,目前都还没有通过枪支使用的审核。

青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川县的猎捕队伍,在试点开始时就在筹备建立了,目前已经通过了审批,初步招募了人员,正在进行人员审核,因为要持枪,所以对人员的审核非常严格。但真正的难题,是枪支使用的审批一直没有通过。

朝天区也同样卡在枪支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二章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狩猎场,可以配置猎枪”,该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到目前,仍在尝试沟通之中,尚未获得审批。“严格审批和管理枪支,毫无疑问是必要的,”该负责人说,“但我们也确实面临着枪支方面的困难。普通工具很难对野猪产生威胁,而且野猪本身也很危险,很可能伤人,让猎捕队员拿着普通工具去捕猎根本不现实”。

猎捕需要枪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队伍,还需要猎狗,一般的狗根本不敢追野猪,反而有可能被野猪吓跑。

要培养可以捕猎野猪的猎狗,同样需要一大笔钱,还有常规养护、训练的费用,这不是林业部门可以承担的。对于猎狗,朝天区林业局的打算是,邀请民间机构培育和饲养,林业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前提是枪支审批能够通过,猎捕队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金融尝试

除了直接防控、猎捕之外,试点区域也在尝试其他的方式,对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加以救济和帮助。

政府救济是一个途径,受保护动物野猪造成的损害,法律上应该由政府加以补偿,但事实上要实现并不容易。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法律规定当地政府有补偿义务,但具体办法由地方制定。据了解,目前我国仅有云南、陕西等极少地方有相关规定,大部分地区并无具体办法,补偿也就无从谈起。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同时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

这是试点地区需要尝试的。据了解,目前,广元市青川县、朝天区,都在试点野生动物致害农作物的保险。其中,青川县试点较早,目前已有1年,因此,今年秋天的损失,恰好可以进行第一次赔偿。

为什么下雨后野猪活动,冬天野猪躲到哪里了(10)

10月13日,青川县三锅镇野保办负责人在地里查看野猪危害的情况,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人,也了解每一家的损失情况。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当地进行试点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人是王开礼。王开礼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他们抽调了整个广元地区的人员,在青川县全县进行勘验查灾,目前接近尾声,这一险种的名字为“野生动物致害农作物政府救助责任保险”,由保监会审核通过,2020年开始在青川县试点,今年扩展到朝天区等地。

青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保险目前由政府买单,政府一次性交纳40万元保险费用,投保范围为全县农作物,只要核实确实是野生动物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都可赔付。

王开礼告诉记者,目前青川县赔付标准为每亩200元,今年理赔可能超过1万户,虽然最终面积尚未计算出来,但王开礼估计,“肯定会超过保费”。

保险额度不高,这也是试点中所面临的问题。朝天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尚未纳入政策农业保险范围内,所以这一笔保费开支,是由政府全额支付的,未向农户收取任何费用,“希望未来能够把野生动物致害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这样会更有效降低农户损失”。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越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