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名伶人,清朝的第一位状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16:37:06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这一年按天干地支来算,是戊午年,也是大清朝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整个顺天府的学子都赶往顺天府贡院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顺天府乃京城所在地,对于在天子脚下举办的乡试,朝廷自然十分重视,咸丰皇帝任命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柏葰担任本次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同考官为翰林院编修浦安,副考官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程庭桂。

清朝第一名伶人,清朝的第一位状元(1)

经过三场共计九天的紧张考试,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发榜之日,当考生们仔细地在刚刚出炉的顺天府乡试的榜单上寻找着自己名字的时候,突然有人在榜单上看到了平龄的名字,平龄名列本次顺天府乡试第七名,这引起了考生的*动,为此还引发了一些考生聚众闹市的情况。

平龄是何许人也?为何他中举会引起其他考生的不满呢?

平龄是满洲镶白旗人,他喜欢唱戏,还经常登台表演,许多考生曾现场看过平龄的演出。

根据清朝的法律规定,像戏子这类的伶人,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更别说还考到第七名的成绩,所以考生们才会如此激动,群情激愤。

考生闹市,这可不是小事,事情很快就报到了咸丰皇帝这里,事情涉及科场,朝廷历来对科场舞弊零容忍,所以必须彻查,于是咸丰皇帝就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陈孚恩三人负责审理此案。

清朝第一名伶人,清朝的第一位状元(2)

经过调查,这个平龄曾登台唱戏不假,但充其量只是个戏曲发烧友,纯属个人爱好,并不是以唱戏为生的戏子,没有法律规定,喜欢唱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所以平龄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是没有问题的,看来是场误会。

可是审理官员之一的陈孚恩多留了个心眼,他调取了平龄的试卷,结果发现了重大的问题。

根据科举考试的规定,为了公正,所有试卷除了要糊名,也就是要把考生的姓名等信息遮挡之外,还要把试卷进行誊抄,对誊抄的副本进行阅卷,以防考生通过字迹来作弊。

按理来说,考生所答的原卷应该与誊抄的卷子上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没想到,平龄的试卷二者并不一致,原卷上有七处错误,但誊抄的卷子上却将这些错误均予以了改正。

清朝第一名伶人,清朝的第一位状元(3)

于是调查组立马将相关人员全部控制,经过审问,誊抄的官员拒绝承认收受过平龄好处,誊抄时发现错误,只是下意识将其改正,并非故意所为。可就在此时,关在牢里的平龄突然死了,这下死无对证了。

载垣、端华、陈孚恩经过商量,现在嫌疑人已死,案子就查不下去了,但作为主考官柏葰、副考官浦安等人,有失察之过,准备给他们罚去一年工资,以视惩戒。

案子的审理结果报到礼部尚书兼内大臣肃顺这里,他凭借敏锐的眼光,认定这个案远没有这么简单,背后肯定有严重的问题,岂是简单地罚俸可以了结的。

于是肃顺上奏咸丰皇帝,请求将本次顺天府乡试中举的三百人的试卷全部调出来一一查验。

对此咸丰皇帝也表示赞成。

清朝第一名伶人,清朝的第一位状元(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