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从汉朝时由印度(天竺)传入中国的。随着佛教的传入,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歌舞等门类的各种佛教艺术,也源源而来。经过与中国文化艺术的长期交流融合,外来的佛教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组成部分。西来的佛教也化为中国化的佛教,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
佛教音乐之法曲,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形成了以清商乐为主的法乐,到唐代已发展至极。甚至在唐玄宗的梨园中也专门设立了演习法曲的“法部”。在唐代就已消融于中华民族音乐之中的佛乐,已成为一种民族化、大众化的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了。佛教徒运用音乐形式广泛开展赞佛劝善的“俗讲”活动深受欢迎。“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唐·韩愈《华山女》)、“古磬声难尽,秋灯色更鲜;仍闻开讲日,湖上少渔船”(唐·姚合《赠常州院僧》),这类诗文,正是唐时佛乐繁盛的写照。佛教乐分法事音乐(用于朝暮课诵、佛教仪典及水陆道场、放焰口等)和一般佛曲。特别是赞佛劝善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且富有娱乐性质的一般佛曲,比庄严肃穆的法事音乐,尤为普及。
佛教传入中国已近两千个年头了,其音乐伴随其宗教活动,已逐渐由盛而衰。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佛教音乐,却完好地留着。例如,中国“四大名山”之-的著名佛教圣地一一五台山的佛乐,它是华北派佛乐的代表,源远流长,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五台山佛乐分青庙(汉语系佛教)及黄庙(藏语系佛教)两类。青庙音乐讲究规范、幽雅、静谧;黄庙音乐则豪放、明快,颇富民间音乐风韵。青庙之《西番赞》《普庵咒》《大乘经》及《白马驮給》套曲等,今仍保持高超的演奏水平。大量唐、宋、元、明、清的古曲,如《望江南》《水龙吟》《山坡羊》《普萨蛮》等,都是音乐研究的宝贵资料,至今仍存山寺。山西著名的晋北民间吹奏乐《八大套》,系受佛乐影响而形成;而佛乐中的《闹堂》之类,亦显然是受民间音乐的滋养而生发。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对宗教音乐的整理、收集和研究工作。佛、道音乐在国家即将出版的长篇巨著《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的各卷本中,将占有重要篇章,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