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前后,你只需要在贴吧中写上高晓松的经典语句,再配上一两句表示赞同的话,无数的网民就会朝你“扑”过来。2005年的高晓松,活得仿佛像是时代的“意见领袖”。他一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无数网民就争相呼应。十五年之后,你在同样的地方附上高晓松的经典语句,网友们能骂得你连夜退网。2020年的高晓松,活得仿佛一只过街老鼠。连开个直播,也能被骂到仓皇逃窜。那么,从“意见领袖”到过街老鼠,高晓松到底经历了什么?曾经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的“公知”,如今为何成了笑话?
公知只是利用了时代的信息差
高晓松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那一年,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开始变多。但与世界陡然接轨,国人们显然有些无所适从。大家此时对国外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或者是道听途说。借着这个信息差,某些自称为“公知”的人跳了出来。最典型的“公知”就是高晓松和方舟子。
高晓松的家世是很不错的。在强大的基因下,高晓松自己也十分优秀,曾经考上清华。只是后来高晓松对影视圈心生向往,这才从清华退学,转而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从北电毕业后,高晓松成为了一名音乐制作人。因为高学历和显赫家世,高晓松一开始受尽众人追捧。他的名言“生活中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更是被不少文艺青年奉若至宝。但是,这样的名气和地位还不能让高晓松满足。
高晓松
利用中国人民的信息差,高晓松办了栏目《晓说》,开始大肆吹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晓松对印度的吹捧。是的,大家没有听错,就是那个一口恒河水下肚能凑齐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印度。在高晓松眼里,泱泱中华甚至哪一方面都不如印度。高晓松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很喜欢印度这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有着其他国家没有的和平。”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正确的,高晓松就以中国对印度的反击战作为例子。高晓松直言,印度面对中国攻击的态度是很平和的,印度根本不关心战事,印度不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
要知道,在高晓松嘴里不崇尚武力的印度,却三番两次地挑起与中国的矛盾。印度与不丹、尼泊尔等国关系更是紧张。但高晓松却忽略眼前的事实,一味尬吹印度。
吹完印度的和平,高晓松又开始夸赞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完全就是封建制度的残留,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地位低下的人完全没有出路。高晓松却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可以让印度人民知天命。
其实这并不是高晓松第一次“吹外”,在前几期《晓说》中,高晓松将美国与英国也捧上了神坛。一面对中国加以指责,一面将美英立作榜样。同样尬吹外国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方舟子。熟悉那个公知横行的年代的人们,对方舟子这个名字绝对不陌生。在信息差严重的时候,方舟子与高晓松两人以各种方式吹外。但是方舟子与高晓松不同的是,高晓松有强劲的家庭背景,出道即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