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在三十年前,是一群自诩为见过世面的,有着极高学历和眼光的人。当时的中国青年,正处于一种迷茫的阶段。青年们想找寻一种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但这种价值观在经济刚起步的中国找不到。公知的出现,提供给了这些青年一个接触新世界的机会。
公知们在网络上指指点点,颇有一种时代领袖的感觉。青年人们就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中,成为了公知最忠实的崇拜者。但是,三十年后,国家日益强盛,青年们的价值观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步确立。公知们在这里继续指点江山,显然不如三十年前管用了。
因为公知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不一样了。不是公知们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就比如高晓松。在高晓松最火的时候,其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就引得网民争相追捧。
但是,当青年人觉醒之后,对中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依赖。等他们再转过头来看以高晓松为代表的公知言论时,会立即意识到这些人居心不良。这大概就是公知跌落神坛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人都想当公知,却没有拥有真正公知的实力。
在大家的知识水平逐步上涨的同时,公知们却依旧在拿老一套忽悠民众。于是,很多人开始发现公知话语里的错误。比如高晓松。高晓松算是比较有文化的那一批,但是他谈《三国》、《金瓶梅》,却总是说出许多悖论。甚至在他的许多节目中,他还总是夹带私货。不止他一个公知,几乎大部分的公知都成了私货专家。
看似在科普,实际上是在向观众输送一种“中国不如外国”的观念。这一点,是公知跌下神坛的次要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外国自动爆料,公布了一系列公知名单。外国人说得很清楚,在这份名单里面提到的人,都曾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他们达成合作。其合作具体内容,则是发布一系列输送外国文化的视频。这更让当代青年们意识到,这些公知很大一部分是骗子。甚至有人将公知等于民族败类的口号喊了出来,声称民族败类就该滚出中国。
其实,大家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件事。公知的名声虽臭,但还有一部分人良心尚未泯灭。公知们是时代造就的,最终也会随着时代而消失。是非论断,自有人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