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魏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这天是全年白天最短的日子。古人认为冬至这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不同地方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而饮食则是这个时候最常见的风俗体现。比如: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似乎山东有部分地区流行喝羊肉汤等等。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饮食习惯或多或少都有需要额外注意的地方。
1、冬至的馄饨和饺子
据说过去的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而现在更为普遍的则是“冬至到,吃水饺”的说法。每年冬至这天,似乎水饺已经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吃食。但其实不论是馄饨还是饺子,除了外型和馅料的不同之外,在制作方法和营养素组成方面其实差不多。它们都是由面粉、蔬菜、肉蛋类和油脂类食物共同组成的。从食物种类方面来讲,通常最少包含4类,但是其中的变化也最多,例如三鲜馅料则可能由于额外增加木耳、胡萝卜、韭菜、蘑菇等而增加了食物种类,面粉也可以由富强粉变为全麦面粉、两样面等而增加营养素的供给。这些都是这类食物的优点,但是这类食物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由于调制馅料时需要额外添加油脂,有的时候为了追求味道还会额外增加动物油脂,这导致这类食物的油脂含量过高,增加了整体膳食的能量和脂肪供给量。另外馅料过于寡淡可能会影响食欲,所以馅料中的盐、味精等调味品的使用量和正常炒菜等相比也会过高,所以饺子、馄饨和均衡膳食中的米饭、炒菜相比,属于高油高盐高能量的食物。
对于需要控制体重、血糖、血脂的人群来说,尽量减少进食量,10个左右的饺子,再搭配一些蔬菜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2、冬至的羊肉
现在的人们有在冬至这一天喝羊汤等滋补食品的习惯,这和羊肉在中医学中是热性食物,符合冬季驱寒保暖而进食温热食物的饮食习惯有关。但如果一味盲目温补的话,也容易导致内热滋生,损伤人体津液的情况,所以中医养生在冬季的时候特意强调“秋冬养阴”的重要性。
对于平素本就阳虚体弱的人群,可以适当进食羊肉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那些本就阳热体壮的人群来说,羊肉汤可以喝,但是同时需要搭配青菜、萝卜等具有寒凉属性或理气作用的食材会更为稳妥一些。
3、冬至的酒酿
据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夜喝冬酿酒的习惯。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其实酒作为常见的辛温食物,具有通血脉、御寒气的作用,而在寒冷的冬天,少量饮酒不仅能够驱寒,还可以暖身,同时增加了一些节日的气氛。但从对于冬酿酒的描述上来看,这里的酒更像是醴或者醪。我国古代就有制作醴或醪的习惯,《本草纲目》中的桑葚醪和薏苡仁醪都是较为常见的食疗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食物中的酒精含量因制作方法不同而差别较大,所以对于不能饮酒或已经有肝肾疾病的人群来说并不合适。而同样酒精是纯能量物质,不建议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人群饮用。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也应当尽量避免。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