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在“巫蛊之祸”之后,汉武帝派人查明“巫蛊”之说纯粹是虚妄之言,查无实据,成为人们相互争斗中诬陷人的一种卑劣手段。因此,自汉武汉之后,汉代的法律明令禁止巫蛊之术。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鼎盛时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也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因此,唐朝法律也明令禁止巫蛊之术。汉唐两个朝代对违律者,重则要处以极刑,轻则家人流放三千里。通过汉代和唐代法律的明令禁止以后,民间的巫蛊之术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迷信活动,但是,在民间依然禁而不绝,还有一些人在偷偷摸摸干这种勾当。以至于这种迷信陋俗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
比如,清朝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就写了这样一件事:贾政之妾、贾探春和贾环之母赵姨娘,对自己在贾府侧室的地位十分不满。她为了给儿子,也为自己争取地位,想办法除掉贾府的命根子,同时也是贾环的绊脚石,贾政之妻王夫人所生的贾宝玉。她暗中买通女巫马道婆,用剪纸人和做木偶人的方式,使用巫术陷害凤姐与贾宝玉。这种巫术在《红楼梦》中被称为“魇魔法”,其实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迷信方面的巫蛊之术。
不过,《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在情节都是虚构的,小说中的所谓“魇魔法”,主要是为了突出赵姨娘阴险狠毒的性格服务的,事关上“魇魔法”或者巫蛊之术这种迷信说法是不存在的。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巫蛊之术在古代,不管是官府之家,还是平民百姓之家,尤其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乡村,这种迷信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还是颇深的,也说明在当时社会普遍存在。
也就因为如此,我国古代工匠所谓“魇胜”,就是古代巫蛊之术与工匠生产相联系而产生的迷信做法。
《鲁班书》,在民间又名《缺一门》,相传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所著,但也有人说,《鲁班书》并非鲁所著,而是后人所著,只是为了扩大此书的影响,假托鲁班之名。实际情况到底怎样,现在已经无法探究了。《鲁班书》在民间流传多种版本,但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土木建筑类技术,对工匠技艺具有指导意义,对人民生活具有帮助作用,属于技术类的实用工具书籍。第二部分,书中的内容就变得越来越玄乎,记录了一些所谓的“道术”,其内容全部是如何去害别人,也害自己的一些“邪恶之法”。另一些版本中,分为三册,上册为实用技术,中册为“道术”,下册为“道术”的解法。还有一些版本,干脆把书中的土木建筑类技术去掉,纯粹讲害人之术及解法。书中所谓的“道术”纯粹就是迷信。
在古代,人们在充分肯定土木建筑类技术对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对后面所谓的“道术”这种迷信做法非常厌恶,也就因为如此,《鲁班书》不仅被官府列为禁书,在木匠行业内部也被列为禁书。比如说,在木匠行业内,如果发现有木匠研读了《鲁班书》,行业内就会将木匠的行为在社会公布,让这种木匠失去了从事木工行业的资格。也就是说,一旦社会上有人知道某位木匠学了《鲁班书》,人们因为有畏惧心理,哪怕这种人的木工技术再好,也不会有人家请他做木工了。这样,此种人也就失去了在木工行业的立足之地,再也不能以木工手艺来谋生了。
旧时,木工行业的规则虽然如此制定,做作为请木匠做工的人家来说,“人心隔肚皮”,“小心驶得万年船”。农村人家在请木匠做事时,一般都要好酒好菜招待,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千万不能惹工匠不高兴,讲好的工钱一分也不能少。这样农村就出现了一风俗,招待木匠如同招待贵客,绝不能看轻木匠,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木匠在修建房屋的过程中,不要“耍手脚”。
过去,有很多农村风俗,凡是建房屋请木匠时,一般来说,开工时,要上门去接,进屋时放鞭炮迎接,完工后,要给木匠披红挂彩,放鞭炮送出门。表面上,人们对木匠的尊敬,实际上还是因为“害怕”而对木匠有所顾忌。
古代,木匠给一些富贵人家做工,这些人家常常把木匠当下等人看待,看不起他们,把他们当牛马对待,动则打骂。有一些为富不仁的人家,常常找各种借口克扣木匠的工钱,或者木匠做完工后,不给工钱。工匠处于弱势地位,自然无法与他们抗争。
古话说:“穷人爱算命,富人爱烧香”,在古代,人们的阶层不同,迷信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古代木工行业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摆脱被人瞧不起和克扣工资的困境,利用富贵非常迷信的心理,将巫蛊之术引入自己的行业之中,让自己的行业具有一种神秘感,使人们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从事木工行业的人得到保护。
在古代社会,匠人地位低下,人们普遍都有迷信心理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不仅出现在木匠行业,其他民间百艺之中,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说法,其目的就是让人对他们产生敬畏之心,不敢随便欺负他们。
事实上,我们从上面所讲的《西京杂记》的两则故事中就可以看出,工匠行业“魇胜”在汉代就有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写入书中。由此可见,古代木匠及其他工匠,利用社会对“巫蛊之术”的迷信心理,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还是达到一定效果,使“不能得罪的是木匠”的说法历经千年,依然在社会流传,并形成了过去农村的一种传统风俗。
不过,迷信就是迷信,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古代,文化程度很低或者普遍没文化、社会落后、思想愚昧等,是迷信生存的土壤。
现代社会与旧时代社会不可同日而语,农村人的文化普遍提高,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思想得到了普及,人们思想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破除了旧时的封建迷信,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魇胜”的这种古代迷信说法,在现在的农村建房之中,已经失得无影无踪,也就是说这种迷信陋俗已经在现在的农村彻底消失。
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农村,我们对家里请来做工的各行业工匠,思想境界应该比旧时代人要高,人不分行业,不分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