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恰逢“寒衣节”。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
河南祭丧传统丰富,在豫西乡下,逢人去世,便有“顶拱”的习俗。“顶拱”不仅是丧祭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着晚辈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更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顶拱”已随着萧瑟的东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归家奔丧,正遇“顶拱”
老家的长生哥去世了,不是周末,只好趁下午下班后回去祭吊,谁想赶到老家时,刚好遇上“顶供”。
顶供,是我们豫西乡下丧俗中最为隆重的礼节,说“豫西”可能有点儿夸大,但据我所知,我们登封、新密的乡村是一直流传着的。
顶供,仪式繁琐,规模大,讲究多,且是相对公开于外人的丧祭活动,三里五庄的男女老少都会赶来观看,因此常引出许多议论来。
甚至有些家因“顶供”出了岔子,可能会成为乡亲们长期的饭后谈资。
所以,哪家死人,不管死者的子孙孝不孝,对顶供这件事,大都不敢马虎敷衍了去。
“顶拱”,不止于礼仪
那么,顶供具体是怎样的一种丧祭活动呢?
首先是时间,不管死者是“派三”、“派五”还是“派七”入土(三、五、七是指死后第几天),顶供大礼多在下葬前的头天晚上进行。
死者遗体已经安置入棺,俗称“入殓”。顶供时间的长短,一要看供品的多少,二要看顶供人的多少。哪一样多了,顶拱时间都会拉长。但一般情况下,即使只有一个人顶供,活动下来,大概也得一个多小时。
顶供之人,一般是死者的儿子和女婿。但由于顶供程式多,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如果儿子、女婿年龄大,或者体弱有病,坚持不下来,也可由孙子、外孙代替。
总的来说,用来顶拱的供品,没有严格的标准和数量,但一般不少于“八干八湿四冰盘”,即八碗干果、八碗荤素搭配的菜品、再有四盘死者生前最爱吃又很少能吃到的精品菜肴,另还有餐具酒具酒水之类。
听我母亲讲,过去缺吃少穿,许多家为了摆一桌像样的供品,挨家挨户的凑。
比如酒具碗盘,再比如干果中核桃红枣之类,这些虽是从别人家“凑”来的,应该有借有还,但由于用于丧礼,不吉利,所以,所借之家一般除了酒具餐具之外,都不会再要回。
如今不一样了,各家各户,不管春夏秋冬,到集市上转一圈儿,随便一摆就是七八十样,*湿的荤的素的,应有尽有。
但这时候,大家又要看摆的供品是否讲究,对品类、造型、色彩等等,一样样的挑剔。
听说,俺庄上的永亮是摆供高手,几百样供品摆出来,犹如宫廷中的“满汉全席”,比每年登封城祭火神时十米长的大供还要漂亮讲究,以致家住很远的人都跑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