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现
1,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礼记》中有孟冬之月“赏死事、恤孤寡”和“腊先祖”的记载。孟冬,即初冬。死事,指为国事而死者。“赏死事、恤孤寡”,意思是褒奖为国捐躯的烈士,并抚恤他们的家人;同时,还要举行祭奠祖先的仪式。
十月初一,北方进入寒冬,是穿棉衣之时。给故去的先人“送寒衣”,是生者由自己的需求而推及先人的。祭奠死者、为已逝先人寄送寒衣的风俗,大约形成于宋代。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2,慎终怀远每年十月初一,在大城市如果有大量的人焚烧纸,当然会造成空气污染。从形式上,烧寒衣并不是什么好的活动。
但是有些人,把送寒衣当作封建迷信活动,加以反对,或者禁止,实在是有失片面。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虽然鬼神是不存在的,而缅怀先人,是有深远意义的。从本质上来讲,送寒衣,是缅怀先祖,祭祀祖先的一种活动。古人讲慎终怀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慎终怀远,不能简单归结为孝道,那是一种片面之见。对死去的人,孝顺他们有什么意义呢?没意义。所以有人把送寒衣当作孝道的一种行为,也同样有失偏颇。
我们可以不提倡烧纸钱,烧纸衣这种形式,但我们不能抛弃慎终怀远这种精神。什么是慎终怀远呢?就是我们作为现代人,不能忘记祖先,也不能忘记未来。那就要站在现在的维度,去回望历史,传承先祖的精神,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件慎重的事情,并且需要远大的襟怀。
因此,送寒衣,需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在意义上,需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3,归属感有句话叫做:父母在,兄妹是一家人,父母去世,兄妹是亲人。那么每当寒衣节,兄妹们又回到父母的坟前,那种亲切的感觉,又把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这就是归属感。
即便是没有兄弟姐妹。在遥远的异乡他国,送寒衣,怀念先人,表达自己的哀思,其实也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有自己的祖先在心里,就不会感到孤单。
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冥想。闭上眼睛站着,面向你的家乡。想象你的身后,站着你的父母,你的父母的父母,他们的祖辈。以至无穷。你的血脉里流着祖先的血液,你的基因里有祖先的基因,你的内在活跃着祖先的精神。那么你会感觉到什么呢?你会感觉到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持你,在庇护保佑着你。那么你还会感到孤单吗?你已经归属于一个强大的集体了。
人从来到世上,孤单就是最好的朋友,那么寻找归属感,是每一个人的,强大的渴望和需要。所以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我认为,寒衣节,正是满足内在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4,根深叶茂我们中国人是重视家庭的一个民族。家庭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情感功能单位。有了家你才有归属感。最重要的是有了家,你的精神才有所寄托。你可以从家庭当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得到能量的补充。
那么不忘祖先呢?就是把自己纳入到一个大的体系当中,大的家族系统当中。在这个系统当中,你不是孤立的,你是跟祖先一脉相承的。
不仅是传承祖先的生理基因,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的精神。
就像我们国家建国70周年大典。我们缅怀先烈。鼓舞斗志。
作为一个人,我们缅怀先人也是如此。可以获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所以,祖先是我们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5,推阵出新但是一提到家庭,很多人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味道。那是因为家庭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伤害。但是我要说,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从家庭当中,家族当中汲取到个人的营养,也会吸收一些糟泊不好的东西。
关键是要学会扬弃。
推陈出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那些合理的,有新意的东西,寻找出来,发扬光大,把那些糟粕不合理的东西抛弃掉。个人成长也就是这样的。
不能超越自己的先人,那就会一直记恨先人(父母)。因为他们没有给你提供适当的,必要的发展资源。但是我想要让你从这种欠缺感当中,找到自己奋斗的动力,这样你才能超越你的先人,才能活出你自己。
所以,你可以在这个寒衣节,回到父母的坟旁,梳理一下你的情感,寻找一下自己可以传承的家祖精神。你的人生可以在来年春天,得到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