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和橹有什么不同,橹与桨的对比图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3:04:04

文/郑渝川

所评图书:

书名:《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

作者:(英)菲利普·德·索萨

译者:施诚、张珉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早在史前文明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迈向海洋的步伐。早期人类走出非洲后,一路迁徙,一路繁衍生息,又不断分出陆路和海路迁徙的分支,并因此抵达全球几乎每个区域,之后不同的早期文明兴起。

在史前文明阶段和漫长的古代,人们根本不具备根据精确地图或航海图记载进行远航的条件。但这却没有影响早期人类的一些群体经由几百海里甚至更长距离的海上旅途,抵达人迹未至的岛屿和新大陆。科学家考证和研究发现,几千年以前的人类就已经懂得如何积累和训练航海技术,如何形成对于海上风向、潮汐、洋流、近海水域深度等知识的积累,如何选择鱼类及其他海洋动物作为食物。

哥伦布时代之前,不同大小的木板船只曾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据历史文献推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中期的美索不达米亚。而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等地,因纽特人使用动物毛皮制船,适应更为寒冷的海水。

桨和橹被最早用来推动船只前行,人类之后进行了大胆的工具创新,开始采用风帆船。风帆船的设计还被不断改进,英国历史学家、都柏林大学学者、航海考古协会会员、皇家历史学会会员菲利普·德·索萨在其所著的《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一书中指出,影响海洋船只设计的因素在全球各地大致相近,包括各地所能获得的原材料、货物和体积和重量、水手的成本、风力和洋流特有的力量、海岸水深等。特别是最近的一两千年里,贸易规模显然成为推动船舶创新的最重要动力,反过来,更大、更快、更为安全的船舶又可以给予长距离贸易以强劲支持。

《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是本极简入门指南,帮助读者从航海、贸易、帝国、宗教、食物与健康五个角度,了解海洋、航海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通过重要事件和进程重塑历史面貌。

贸易推动船舶创新和文明进步

全书首先介绍了历史不同时期、全球不同地区的航海技术。书作者结合欧洲和中国的文献,以及相关的考古证据指出,13-14世纪的中国曾拥有世界最佳的造船技术和航海导引水平。中国当时能造出用松木或杉木板建造,由铁钉和各种堵缝材料加以规定,内部还有水密舱壁,装备4至6根桅杆,使用帆布和席子知足的复合风帆的大型商船。中国大型商船具有航速快和转舵敏捷的特点,相比当时欧洲和阿拉伯传统的标准索具、滑动龙骨或活动披木板等技术更加先进,当然,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并未能借助技术、贸易、政治实力的领先地位,抓住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机遇。

如前述,贸易推动船舶创新,这在蒸汽动力被应用于航海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不断致力于更新支出按技术,钢铁制造的蒸汽轮船的体积、速度和普及程度都在提高。而在20世纪初,英国海军率先采用了石油燃料为动力,这使其在一战大海战中成功的遏制了仍保持蒸汽动力的德国海军。 《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第二章讲述了航海贸易简史。早期城市文明促进了海上(较近范围的)和陆上贸易发展,到了公元前第四个千年后期和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早期,农业技术精细化,社会阶层被划分得更细,贸易支撑城邦国家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这之后的几千年时间内,地中海地区成为了全球最为繁荣的海上贸易海洋区域,被培育出多个强劲的海洋霸权国家、部族,如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古希腊、古罗马都是在与地中海地区其他国家、部族的海上贸易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贸易促进了这两大古代文明与周边文明进行文明成果的交流。也正是因为此,古罗马帝国在被蛮族攻破后,重要的图书等文献资料才会被中东部族的商人保存下来,并在多个世纪后重新成为驱动欧洲进步的重要动力。

古罗马帝国解体后,之后兴起的多个伊斯兰国家都积极发展海上贸易,海上商路覆盖了印度洋北部及亚欧大陆中部的所有区域。而来自古代中国的商人,也在公元9世纪出现在东南亚和南亚市场,反过来,在当时的中国长安、广州等地,有着多达数十万的外国客商。《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书中还谈到,宋代、元代中国仍然维系着发达的对外商路,海上贸易的频度与规模赶超了地中海地区。

大航海时代以来,航海更为密切的塑造了历史面貌。欧洲殖民者发现新大陆后,攫取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通过海路运回欧洲。这些贵重金属再以海路,流向亚洲特别是印度、中国,购买亚洲货物。为了航路安全,争取独占式贸易优势,欧洲多个国家热衷于在南亚和东南亚建立殖民地。亚洲南部的地缘政治秩序因而发生了深刻改变,再之后,当英国无法通过常规方式逆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后,就开始通过出口鸦片来获取肮脏利润。同样是在大航海时代,来自美洲的玉米、甘薯和花生也通过商路进入中国等亚洲国家,使得这些国家能够以同样数量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中国人口因而在清朝出现了爆棚式增长。

航海如何影响人的生存与生活

《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第三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国家建立起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海外帝国,构建起现代全球航海贸易网络的基础。

欧洲人能够把握大航海时代的机遇,并不是像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偶然因素。事实上,中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出现了汉萨同盟和威尼斯共和国两大海上力量,而同时期还有斯堪的纳维亚海盗对于欧洲大陆的侵袭。尽管斯堪的纳维亚人通过海路侵袭欧洲,并侵吞北美一些岛屿(大大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并没有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整合,却留下了丰富的远洋航海经验。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成为美洲新大陆殖民扩张的大赢家,但轻易取得的巨额财富却成为一种难堪的诅咒,妨碍了两国发展工业的热情。在这之后,英国、荷兰、法国开始成为最积极的殖民者,它们纷纷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四处夺取重要的港口,建立了常驻殖民口岸的武装力量。过去由伊斯兰国家建立的印度洋贸易网络因而被打破,新的殖民体系和贸易网络取而代之。

而在这本书的第四章,书作者介绍了各大宗教通过航海,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传播扩散的过程。佛教通过航海传入日本,并与该国的神道教结合。19世纪,佛教由中国和日本移民传入夏威夷。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更是通过海路,扩散到全球几乎所有的地区。书中提到,欧洲人在美洲渗透时,既借助先进装备获得生存立足之地,向当地部族劫掠资源,更为重视宗教传播,从而较为有效的弱化了原住民群体的抵抗与排斥。

航海、贸易、食物从来就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东南亚的香料在公元1世纪就借助海路贸易,被销售到了今天的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北非等地区。而在各国,近海捕鱼业均成为重要的产业,在近现代,还发展出远洋捕鱼业,为食客带来更多品类珍稀的鱼类等食物。当然,规模越来越大的渔业捕捞,也造成了显著的生态危机。

水稻、玉米、甘薯、甘蔗等都是沿着海路从原种植地扩散到全球的重要作物。甘蔗在16世纪被欧洲殖民者带入美洲,并很快发展为美洲许多地区的主要作物。为了填补甘蔗种植和制糖工业的劳动力需求,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大规模的黑人奴隶贩卖。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不仅给美洲带来了新作物,也传入了许多致命的传染性疾病,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批死亡。海路运输传播疾病,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先例,比如公元5世纪在古罗马帝国爆发的黑死病危机,致病源就是从印度经由海路贸易通道传入的。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海运技术革新带来的更快运输速度,疾病大范围传播变得更具可能,甚至制造出“一种常规稳定的疾病传染模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