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之地,山高路险。因此,长江流域的人们自古以来就善于利用水运。于是,便捷、省力的木船,成了川渝地区与外界商贸往来、流通物资的最主要交通工具。小时候的周平东,最喜欢在夏天的傍晚,坐在江边的大石头上吹着江风,看风帆、水流,把载满货物的木舟送到远方。那时候,航行在长江上的木船,舳舻千里,千姿百态,光种类可能就有100多种。
如今,造木船这个行当,在工业时代逐渐消失。而生活在长江边上的周家人,则在一艘艘古船模型里,为我们保留下川江河流里遗失的木船记忆。
失落的木舟 传承的技艺船模制作技艺从宋代开始发展并传承下来。那时的工匠们,为了更精确地把握每种船的性能和用途,会先制造出船的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和图纸,进行施工。
周平东的爷爷周尚之,一生从事着古法建造木船的手艺。沿用宋代的造船工艺,在打造真船前,他会先制作微缩模型,而后按比例放大,做成实体大船。后来,木船逐渐被钢质船、铁皮船取代。大木船不再造了,但做船模的手艺却在周家传承了下来。
《清明上河图漕船》
出生在江边的周平东,是看着江河上大大小小的木船长大的。那时候,做船模无法作为生计,却给周平东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