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看不到玩具。父亲心疼我,就做木船给我玩。看着父亲做,慢慢地,自己也就会了。”周平东给女儿做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一艘木船模型。没有刻意的传习,周氏古船的制作技艺就这样在耳濡目染之间,一代代传下来。
是模型,也是艺术品
沿着石梯拾级而上,穿过一幢幢古老的青砖房子,走进周平东家的小院儿,一棵高大的黄桷树遮起盛夏的烈日,让这一方小天地显得格外清凉、幽静。周平东和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女一家三代5口人便住在这里。
第一眼见到周平东便觉得格外亲切。身形清瘦的他,留着光头,穿一件藏蓝棉衬衫,眉间一颗痦子,笑起来眼睛和眉毛弯成月牙状。他戴着老花镜,正在台灯下拼接一个模型上用到的拱斗结构。十几个配件,组装在一起不过三四厘米大小,对于已经64岁的周平东来说,着实要费些眼力。
周平东
他正在做的船模,是过去重庆最有代表性的木船——麻秧子,这艘船在9月送往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参与评选,目前已通过初选,有望成为这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品。
“上世纪60年代,长江、嘉陵江一带还经常看见麻秧子,到了上世纪70年代就逐渐消失了。但这种船可以说是重庆人最熟悉、最有感情的。”
《大龙舟》
据周平东介绍很多地方都有“麻秧子”,且结构会有少许的不同,造船匠人会根据当地的水域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而他做的模型,就是过去三峡流域里常见的“麻秧子”。与海船的尖底不同,“麻秧子”的船底宽且平,整体船型宽头窄尾,这样的结构牢固扎实,且不易被水下的暗礁撞到,非常适合在三峡大坝未建成以前激流险滩较多的三峡流域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