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调秤砣,梦到被人用秤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3:48:03

7月27日,霜晚秋正在看爱心桥桥头的“手印墙”。当年参与募捐修桥的媒体人和捐助者在这面留下了签名和手印。新京报记者 李照 摄

霜晚秋还想去更多地方,她在大学的课堂上接触了人类学和社会学,曾打算考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而眼下,她考虑的是尽快工作,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去一线城市更好的学校深造。”

从怒江走出,又决定回怒江成为了女孩们共同的选择。余来花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连我们都不回去,那谁会去建设怒江呢?”

尽管还没有毕业,余来花已经想好了未来的路,接下来正准备护理资格考试,明年攻读专升本,毕业后回怒江的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读初中的时候,怒江州人民医院和马吉乡结对帮扶,一位护士成为余来花的资助人,余来花管她叫阿姨。在六库读高中时,每到周末,阿姨就把余来花接到家里改善伙食,有时也把她带去自己工作的医院,余来花耳濡目染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早早决定了未来的方向。

在媒体采访中,余燕恰也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

或许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答案从未对人说起,余燕恰望着门外水声湍急的怒江有些出神。一年四季里,她最喜欢冬春之交的怒江,因为“那个季节的怒江是不怒的”,它有一种深邃如玉的静美。而在一天之中,又数清晨最佳,墨绿色的山尖尖沤在云里,曾在昆明的午夜入她梦来。

提到怒江的一切和儿时的生活时,余燕恰的表达欲是旺盛的。小时候的家在山上,她熟悉山上的几乎所有植物,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傈僳语名字;闲暇之余,余燕恰和姐姐一起放羊,她们爬上一棵最高的树,坐在树端可以拥有绝佳的视野。当羊群拱进别人家的菜地,余燕恰会哧溜一下从树上滑下来去制止。

在傈僳族的神话传说中,族人是“虎和猿的后代”,擅长山林攀援,为了跨过怒江天堑,他们从天上的彩虹得到灵感和启发,发明了溜索。

如今,余燕恰再也不溜索了,彩虹变成了真正的桥,怒江终结了溜索的历史。她依然被那份勇气所庇佑,千难万险她们都曾跨过,“未来也会一样”。

新京报记者 李照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李立军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