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南姜乌榄的制作方法,潮州乌榄腌制过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5:07:30

潮汕

过去科技落后,尚未出现现在的真空保存、冰箱储存等保鲜手段,食物极难在常温状态下储存。智慧的潮汕人民因地制宜,发现裹满海盐的海带能保存很长的时间也不会腐烂,便想到了用海盐来腌制生鲜果蔬的办法。这样一来,既不会浪费食物,又能够吃到风味迥异的美食,也能备不时之需,可谓一举两得。

潮汕有许多疍民后裔,这些人濒海而居,靠捕鱼为生。有时市场饱和,还剩许多没卖完的鱼,若是扔掉实在太可惜了,潮汕人便尝试着用腌果蔬的办法来处理海鲜。海鲜中的鱼类、虾类和蚌类在盐水的腌制之下,别有一番风味,这也成了潮汕鱼露的灵感来源。

久而久之,潮汕人摸索出一套腌制海鲜的最佳步骤,还学会了用海鲜来提炼臊汤,制成之后,汤汁泛黄,异香溢出,是潮汕人心尖上的“沤臊汤”。

本是为了节俭,没成想腌制出独家美味,也算是杂咸和潮汕人间妙不可言的缘分了。

2、潮汕人常外出谋生,杂咸是便于携带的干菜

前面提到,潮汕地理空间狭小,没有大片的平原,不利于发展农业。另一方面,临海的地理优势给潮汕人出海经商提供了机会。为了过上好日子,潮汕人很早就背井离乡,去外地打拼,杂咸在这时候,不仅是寄托乡愁的信物,更是填饱肚子的珍贵食粮。

潮汕南姜乌榄的制作方法,潮州乌榄腌制过程(5)

杂咸

煮一锅白粥,再从背包里拿出罐装的杂咸,便是一顿知足的饭菜。种类丰富的杂咸让平淡无奇的白粥变得美味丰盛。潮汕游子带着“爱拼才会赢”的理想信念和一罐杂咸出海,这所有的奋斗和拼搏,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一碗白粥,一筷子杂咸,伴着亲人走过岁月静好,便是潮汕人朴素的生活追求,就像杂咸,虽然不是山珍海味,却陪伴潮汕人走过那些筚路蓝缕的岁月,是潮汕人心头的那点“甜”。

3、久居海滨,盐产丰富,就地取材制杂咸

也许是潮汕人久居海滨,盐产丰富的缘故,潮汕人做菜,都不满足于直接放盐,而是通过比配各式各样的咸味调料,来实现更为丰富的口感。

潮汕人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盐产多,海鲜多的优势,通过盐和海鲜的搭配,制作出让天下食客垂涎欲滴的潮汕调味三宝,亦是杂咸的其中三种,即臊汤、豉油和豆酱,其中臊汤又叫鱼露。

这三样都是都是让简单的食物提鲜的法宝,虽然现在全国多地都有生产,但由于其对原料的要求较高,且制作工艺复杂,还数潮汕人做的最为地道。

潮汕南姜乌榄的制作方法,潮州乌榄腌制过程(6)

潮汕菜脯

潮汕人既有了如此丰富的咸味调料,煮菜的时候自不必多放盐,其他调料也不加分毫,为的是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再佐以多样的调料,来丰富口感,提升鲜味。

简单朴实的杂咸,经潮汕人运用,已经成为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标志。潮汕人也非常珍视自己的美食文化,例如澄海区的菜脯制作工艺便被列为市级文化遗产,是潮汕独特的文化名片。

4、不止是食物,更是乡愁

游人去到潮汕,会发现大街小巷,市井里弄,到处遍布卖杂咸的小摊位。若要体验潮汕人的地道生活,便可在这些玲琅满目的小摊面前,择一两样自己感兴趣的杂咸小菜带回家。

而对于潮汕本地人来说,杂咸不仅是食物,更是乡愁的寄托。从前潮汕人生活辛苦,往往忙于劳作,无暇吃饭。带上一碗白粥,配几块菜脯便能快速解决一顿午餐,等到所有活干完再披着星光回家。

菜脯是潮汕人最为喜爱的杂咸之一,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腌萝卜干。潮汕人常说:“食糜配菜脯”,可见菜脯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

潮汕南姜乌榄的制作方法,潮州乌榄腌制过程(7)

潮汕民居

自周朝开始,文字典籍里就有了杂咸的记载。《周礼·天官》郑注:“大羹不致五味,羹加盐菜矣。”杂咸在潮汕的历史,也经历了千年之久。这种朴素的食物及其包含的制作工艺,不仅见证了潮汕的历史发展,更是陪伴每一个潮汕人度过人生的心头菜。

异乡归来的潮汕人,看见深夜小摊上陈列的数百种杂咸菜,一股热泪就要涌出。闻到这咸菜香,潮汕人才真真正正归了乡。

三、总结

潮汕杂咸集中凝结了潮汕先民的饮食经验和智慧,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杂咸是伴随潮汕人度过艰辛岁月的朴素美食,是凝聚潮汕智慧的文化遗产,更是潮汕游子心头永远的牵挂。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