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包括哪几项,扶贫项目资金由哪发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6:59:51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忠信镇石笋村的绝壁通组公路(2020年1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把长滩村打造成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去年接任的驻村第一*周兴文说,脱贫不是终点,我们要带着乡亲们向更好的生活奋斗。

贵州在明朝就被称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清乾隆年间,贵州“岁赋所入不敌内地一大县”;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贵州大多数农村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选派了21.32万名干部到村开展帮扶,瞄准最短的短板发力,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如今,贵州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贵州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国,8年时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构建的大扶贫格局。

——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各地建立起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抓扶贫”的工作格局;

——中央明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各地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

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全球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定了全球减贫信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18.6万名驻村第一*、56.3万名工作队员全部选派到位,新老交接有序推进。

192万人搬出大山: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啃下脱贫硬骨头

扶贫资金包括哪几项,扶贫项目资金由哪发放(5)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朱家院子至轿顶山乡镇硬化路(2020年4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清晨5点多,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铜兴街道响塘龙社区。

48岁的脱贫户田江英,穿着橘红色的环卫工作服,骑着电动车出发去梵净山大道上班。

“做环卫工很辛苦吧?”记者问。

“比以前轻松得多哟!”田江英笑着答道。停好车,她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动作麻利娴熟。

田江英曾住在武陵山深处,那个叫一口刀的村庄。

一口刀,地如其名。远远望去,多个寨子散落在高高的山梁间,就好像建在刀背上一样。

2015年,一则“34户人轮种1.5亩水田”的报道让一口刀村出了名,村里的贫困情况让全国人民关注。

2017年,包括田江英在内的172户732人易地扶贫搬迁至260多公里外的碧江区,开始了新生活。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在响塘龙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保洁、月嫂、烹饪等“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确保一户一就业,农民正向市民转变。像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在贵州有近千个。

为彻底拔穷根,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吹响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冲锋号。

扶贫资金包括哪几项,扶贫项目资金由哪发放(6)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21年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同年12月,贵州启动这一工作。192万人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数的近五分之一,任务异常艰巨。“十三五”期间,贵州累计建成949个集中安置点,住房46.5万套,整体搬迁贫困自然村寨1万多个。

“搬下山,住新房,党让我们把祖祖辈辈的梦变成了真实的生活。”贵州省册亨县搬迁户罗元高家里客厅挂着老屋的照片,新旧对比十分强烈。搬迁60多公里,生活改天换地。

脱贫攻坚期间,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告别贫穷,搬迁人口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口国家。

“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指出。

一口刀村的变迁,是精准扶贫方略的生动实践。我国通过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等“六个精准”,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这是史无前例的精准到人,明确“帮扶谁”:8年时间,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精准定位帮扶对象。

这是举世罕见的精准组织,明确“谁来帮”: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这是实事求是的精准施策,明确“怎么帮”: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这是审慎科学的精准评估,明确“如何退”:明确“时间表”,引入第三方,聚焦内生力和发展力……创新构建最严格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精准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是彰显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重要方面。”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说。

天堑变通途:集中力量办大事补上发展短板

扶贫资金包括哪几项,扶贫项目资金由哪发放(7)

在贵州省雷山县龙头街道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和游客在苗年活动中跳芦笙舞(2020年1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从高空俯瞰,贵州麻山地区的麻怀村宛如一条鱼,“鱼头”的位置,是一条隧道。

驱车通过这条长216米、宽4米、高5米的隧道,只需短短30多秒,但却凝聚着当地村民15年的艰辛努力。

生活在群山包围之中的村民,数百年来深受交通不便之苦。

“小孩八九岁才能上学,走路来回6个小时;老人生病、孕妇难产要抬到大路边候车;果子熟了烂在岩缝里;村民建房,物资全靠肩挑背驮……”在村里的陈列馆中,记者找到许多对往日的描述。

为打通出山路,从1999年冬天开始,被称为当代“女愚公”的邓迎香和乡亲们一起开山凿洞。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2014年,一条隧道终于建成。

有了这条出山路,整个村子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荷塘、凉亭、步道,一处处乡村旅游设施逐渐完善。距村委会不远的食用菌基地,数十名工人在大棚内忙着采摘新鲜的菌子。

从秦朝开五尺道,到元朝修建驿道,再到明朝形成五条通往外省的主要驿道,历经千年,群山阻隔的贵州长期处于“孤岛”状态。

行路难,曾是制约贵州脱贫的最大短板。

这是一条挂在崖壁上的“天路”:路边的山崖如斧劈刀削。俯身向下看,令人双腿发抖。

这条路位于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连接忠信镇到石笋村,全长5.6公里、宽4.5米。

谈及修路的艰辛,时任村主任费建刚记忆犹新。当时挖掘机现场作业十分艰难,两三天才能掘进一米,既要担心上方滚石,又怕脚下石块松动。

“苦了几辈人,盼了几十年!”村民杨世进说。

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重大跨越。

脚下的路通了,发展的思路也打通了。贵州农业产业的规模、产量、产值显著提升,蔬菜、食用菌、茶叶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如今,贵州田间地头的农产品装上车就能发往各地,销售半径从平均不到300公里,延伸至东部沿海地区及国际市场。

截至2020年底,全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地区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基础工程,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全力推进,补齐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这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打赢的脱贫攻坚战:

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

开展定点扶贫,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

2012年到2020年,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6万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

“从政治基础看,精准扶贫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黄承伟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踏步向前。(记者:李自良、王丽、侯雪静、向定杰、汪军、骆飞 )

海报设计:潘红宇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