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肢肌肉萎缩,右手蜷曲不能伸直的张大哥近日出院了,治疗效果还不错,蜷曲的手掌能够已经完全伸展开来,后续的治疗就是自主康复训练了。
肌肉萎缩往往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一个多月前,张大哥来诊时仅仅只是为了看看而看看,进行性肌萎缩的右上肢并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原因很简单,家里农活没干完。不舍的放下手中农活的庄稼汉子,在我们反复的规劝下,终于在秋收结束后,来到我们医院接受治疗!
检查结果再次佐证了我们的猜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症”,颈椎核磁检查提示:患者存在多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并椎管狭窄,颈髓在前后夹击下如同念珠样,张大哥颈项背部的酸痛不适,右上肢的进行性肌萎缩,右手诸指蜷曲不能伸直,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北方汉子的通病,有病就硬抗,不检查不治疗,等病情严重了,往往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类疾病,即便是在三甲医院,治疗手段也不是太多,手术治疗风险大,保守治疗效果差,但是,我们又不能坐视不管,任其病情发展,跟张大哥沟通后,一套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陆续展开。
先来科普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症”的病因、症状、体征。大家都知道,神经是支配着我们完成各种事情的重要的途径。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在生活中也较少听到,常见的病因有很多,比如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都有可能导致神经发生病变,从bi而演变为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也有可能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肉萎缩,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而本例患者的病因就是颈椎椎管内病变。
病因找到了,下一步的就是治疗!颈椎是根本病位,自然是治疗的重点,作为一个基层医院,我们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条件,而且患者也不愿接受,椎周软组织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成了我们的首选治疗手段,通过相关节段椎旁周肌群、小关节的整体松解,绷紧的肌群松软下来,椎周肌群不紧张了,椎管内的压力也自然而然的降了下来,对臂丛神经的压迫就会减轻,神经根的血运也会得到改善,患者颈项部症状也就逐渐缓解了。
小针刀是针又是刀。
经常说到小针刀,也经常使用小针刀,在笔者眼中,小针刀是目前践行中西医结合的最理想器具之一,小针刀即是针又是刀,直径只有0.8毫米,以针的形式进去人体,以刀的方法进行松解,对人体的创伤微乎其微,在治疗理念上,既有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又有西医微观理念的运用,作为从中医药大学和教材涌现出来的中医微创治疗器具,本应该作为我们中医人的骄傲,而不是诋毁,很多人对针刀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更多的是对针刀和针刀理念的不理解,或者是因为对解剖的不熟悉,所以对针刀畏之如虎,没有微观解剖知识做基础,针刀的操作确实是有局限的,尤其中医已经走上了“精于气化,略于形质”的道路,“中医是不讲解剖的”这一错误观念,貌似有些深入人心,其实中医是讲解剖的,而且曾经做的很好,古中医时代,中医的解剖是领先世界的,只是中医没有把这种传统保留传承下来,个中缘由,此前的博文中已经谈到,不做赘述,但现在西医确实在解剖病生理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们治疗的是同一个人体,为世人牟利益的东西我们都应该来共同分享,而不是互相排斥诋毁,针刀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媒介。
就颈椎针刀松解术而言,针刀松解点跟中医颈椎周围俞穴很多是高度一致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刘方铭教授总结推出的“颈周俞穴松解治疗方案”,就是在此中西结合基础上建立的。“脑户”“大椎”“颈夹脊”“风池”“完骨”“大抒”“肩井”“肩外俞”等等,都能一一找到与之对应的解剖组织,名头不同,治疗部位都是高度相似的!
针刀松解术纠正手指蜷曲。
就这位患者而言,除了颈椎部位的针刀治疗,我们需要关注的再就是局部了,患者手指蜷曲不能伸直,食、中、环、小四指掌指关节呈尺偏畸形,除了掌指关节尺侧挛缩关节囊是我们的松解部位外,与手指屈肌腱相连的前臂掌侧紧张的肌腹部位才是我们松解的重点,这里我们要重点提及松解尺度的问题,视患者的肌力而定,宁少勿多,宁轻勿重,间断分次松解,既要保证挛缩肌群的拉伸,又要不影响肌力,这才是我们的治疗原则。
除了针刀治疗,剩下的就是我们的纯中医治疗了,从中医角度来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属于中医“痿病”的范畴中。痿病系指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
肌萎缩的治疗有待时日,但手指的伸直是可以快速做到的。
《内经》有许多篇章对痿病进行了讨论,《素问·痿论》还作了专门论述。病因病机方面,主张“肺热叶焦”,筋脉失润;“湿热不攘”,筋脉弛缓。病证分类方面,根据五脏与五体的关系,提出了“痿蹙”、“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分类方法。治疗方面,提出了“治痿者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针灸治痿原则。
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叙论》指出情志、劳逸致“内脏精血虚耗,荣卫失度……故致痿痹”,“痿壁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丹溪治法心要·痿》不但立专篇论述痿病,而且指出病因“有热、湿痰、血虚·、气虚”。明·《景岳全书·痿证》强调“非尽为火证……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并强调精血亏虚致痿:“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
中医治疗有两大利器------针和药,先说方药,结合张大哥的舌脉病史症状体征综合分析,该患者痿病的病机当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失养,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酌加补益肝肾之品。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营卫虚弱之血痹,《金匮要略》中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方中采用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二方相合兼以补肾,共奏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
再论针灸,在针灸选穴方面,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远端取穴为辅,补通结合,选穴颈夹脊、肩井、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八缝以通为主,配以腹四门、足三里、脾俞、肾俞以补为用,穴分两组,交替施针。
值得一提的是,在既往针药并用案例中,常于针刺结束后施以手法,但该例患者是慎不可用的,原因只有一个,患者的椎管内病变太严重了,常走夜路,总会遇到鬼,常走河边,总会湿鞋,小可胆子小,这些高难动作留给哪些大内高手施展吧!
经过20多天的治疗,张大哥颈项背部的酸痛不适已完全消失,右手蜷曲的手指已能完全伸直,剩下来的就是继续的康复锻炼了。
中西医结合,看上去很美的一件事情,但中西医作为两条平行线,没有一种横向思维的沟通,很难结合到一起,真正的中西结合,虽然很难,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把下乡纪事化,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市中医院全科医生宋国政,未来一年,我将在威海市泊于医院挂职服务,我会根据基层实践,结合临床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
“全科医生讲医事,基层实践纪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