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陕西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一个以千年红枣树闻名的古老村庄,眼下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谱写“村歌”。
1300多年前,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泥河沟人的祖先开始以“枣”为业,繁衍生息。而今形成的千年古枣园拥有各种树龄的枣树1100余株,其中300年以上树龄360株,千年树龄30余株,最古老的一株枣树树龄达到1400多年……泥河沟村的老人讲:“古枣树的根连着黄河,树有着灵性。”
“泥河沟人要用自己的语言,谱写一曲植根黄河、抒写人心枣魂的村歌。”“80后”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武江伟说,“这是富裕起来的泥河沟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是泥河沟人对打造美好未来的从容、自信和坚定。”
7月28日,村歌谱写工作进入第6天,村委会办公室聚集起20位村民代表。在经历了登门采集村史、村民议事、草拟歌词等环节后,当天要基本确定歌词的内容。村委会制定的原则是“咱的‘村歌’咱做主”,由村民自己来决定村歌中的每一词、每一句。
大家讨论的第一个焦点是“路壕边上人市(事)里(理),谈天说地人心齐(评事理)”上下两句的多种不同选项。面对整面墙上几天几夜来的“劳动成果”,在现场主持人、“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一番开场白后,争论迅速热烈起来。
78岁的村民武岳林首先起身谈了自己的想法:路壕边上议的是家长里短,上句就用“人市里”;下句“谈天说地”目的就是“评事理”。接着,村民魏孝琴、武方强、武林芳、薛卷花、武小斌等相继发言,多数人认为“人心齐”是泥河沟人的“传家宝”,一定要呈现……经过举手表决,将这两句改成了“路壕边上评事理,谈天说地人心齐”。
这时,有人提出将“路壕边上”改为“古戏楼前”,认为古戏楼是泥河沟村一个古建筑,更有代表性。但实际情况是,村民“评事理”的地方在“路壕边上”,而不是“古戏楼前”。于是,大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佳县是《东方红》和《黄河船夫曲》的故乡,饱受陕北文化熏陶的村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万里黄河门前走”还是“万里黄河门前流”;开章小学“育人才”还是“传薪火”;“山药丸子枣馍馍”还是“山野丸子钱钱饭”;“千年红枣泥河沟”还是“枣韵千年泥河沟”……一词一句都是在激烈争论后通过表决来确定,少数服从多数。
2014年,泥河沟村因完整的旱作农业景观和山地传统聚落形态,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泥河沟村被评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千年古枣园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这个黄河岸边的偏远小山村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关注。
“作为一个泥河沟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尚在西安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读研的武敏回到村上,正帮着村里设计民宿及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谱写村歌现场,年轻的武敏动情地说,“每每听起老人们讲述关于泥河沟村的历史,都让我对家乡产生深厚的情感。村歌里写到的‘车会沟里捉鱼虾’‘山野丸子钱钱饭’‘游子归来建家园’……既是我对泥河沟村的记忆,也让我立志要为家乡建设多出一份力。”
村歌在村民们的激烈交锋中逐渐明晰起来。主持人孙恒带领大家集体朗读了基本定型的村歌歌词,并进行了激情试唱。就这样,由“泥河沟村集体创作、爱故乡村歌计划协作”的村歌《红枣枣》诞生了!
千年红枣泥河沟
金狮银象守村头
卧虎湾里藏英雄
万里黄河门前流
男女老少建水坝
车会沟里捉鱼虾
路壕边上评事理
谈天说地人心齐
为了生活走四方
河水滔滔起风浪
开章小学传薪火
沿黄路边好风光
山野丸子钱钱饭
百年窑洞换新颜
兔走千里不离窝
游子归来建家园
哦 铁姑娘 老愚公 我的爹娘
哦 泥河沟 红枣枣 我的家乡
哦 泥河沟 红枣枣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