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上甘岭带给美国人的震撼有多大?
这一切,从战后美国媒体,美国军史专家的话语中,可以窥见一二。
美国合众社评上甘岭战役时说:这次战斗中美军的伤亡率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
这是媒体从战争伤亡角度进行的评价。
美联社记者伦多夫在报告中说:
金化战役已经成了一个无底洞,它所吞食的联军军事资源比任何一次中国军队的总攻所吞食的都更多。
这是媒体从战争损耗角度进行的评价。
主持战斗的将军范弗里特则说:
这是战争中最血腥的和时间拖的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受到重大损失。
这是军队在战后对这场战役的总结,范弗里特用了两个最,一个重大,掩饰自己的尴尬,还有内心的不安。
最后,我们看美国军事史专家沃尔特·G·赫姆特,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书中的评价:
'摊牌行动'得到了一个令人嘲讽的结局。
这是从战争战略角度引出的评价。
一个自以为准备充分的战役,最后打成这样,仅仅一个嘲讽如何能体现?
以上四种层面的总结和评价,让我们明白了这场战役的特殊性和对美国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志愿军到底做了什么?
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又有啥故事?
这场战役到底为何会打成这样的结果?
联合国军为何会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吃瘪?
带着这四个问题,让我们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前线,换个视角看看上甘岭,这个创造奇迹的3.7平方公里山头,那曾经发生的一切。
(决战上甘岭)
一:上甘岭和全方位扳手腕。回顾这场战役,看过战争前因后续,无数人都会明白,这场战役的特殊性。这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这是一场敌我双方用非常态化的战争方式,进行的一场大战。
其次:这是一场为了板门店谈判中占据优势,而进行的扳手腕之战。
最后:这是一场双方聚集一切战略要素,全心投入的精神意志之战。
非常态化,以扳手腕为目的,集合全部战略要素,进行的精神意志之战,这就是决战上甘岭特殊之处。
这特殊之处,让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战场之上进行了最后的硬碰硬之战。这硬碰硬从战场四维的,地理条件、战斗意志、战略博弈、兵种协调,缺一不可。
占据优势的联合国军,让志愿军没了任何取巧和妥协的余地,志愿军要获胜,只能在有限的战场四维中,将每一个维度发挥到极致,打一场以击垮对方精神意志为目的的战斗。
用血肉之躯,硬抗钢铁烈焰,用反复争夺,代替运动战法,用工事壁垒,面对密集冲锋。
简言之,联合国军和志愿军都被迫在这场战斗中放弃了自己引以为豪的战斗方式。
志愿军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联合国军居然迎着工事密集冲锋。
双方不惜代价,不计生死,不顾伤亡,谁先退让就等于输掉战役。
联合国军虽然不善于密集冲锋,但他们依旧拥有火力优势和机械化优势。
志愿军方面,则不得依托世界第一的战术指挥和战斗意志,用双手构筑临时工事,使用坑道反斜面战术、添油战术,抗击美军铺天盖地的火炮和步炮协同战术,跟联合国军短兵相接。
在范弗里特几乎无限的弹药量下,用血肉做墙,坚持鏖战。
(坑道中的志愿军剧照)
二:奇迹前的深层政治经济互动。早在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前很久,美军和联合国军就有点吃不消了!
这吃不消体现在数据清单和国际博弈两方面!
先看看数据清单。
朝鲜战争是一场局部战争,但耗费的军费,却高达200多亿美元之巨。
要知道,二战巅峰期的美国,1945年的军费也只有800多亿美元。
那个时候的美国拥有约1100万军队,航母就有100多艘(1941年到1945年便下水147艘航母包括大量的护航航母),也才这么多军费消耗,可朝鲜战争的规模才多大?就耗费这么多钱,美国纳税人的不满显而易见。
这无形的经济、政治压力,传导到了前线,才有了1951年7月开始的板门店谈判时段。
朝鲜战争也从运动战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时,战场博弈和国际博弈变的同样重要。
这谈判为何能开始,主动联系我们的依旧是美国人,他们通过苏联传递消息,希望能在朝鲜半岛进行停战谈判。苏联虽乐见美国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但斯大林基于隔岸观火考虑依旧选择了支持谈判。
自那以后,敌我双方都明了,这场战争的战略目标,已然从将对方赶下太平洋或者打到鸭绿江,转变为如何依托战争胜利,获取谈判的主动权。
由此才有了两件事的发生。
第一件事就是*所言的: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第二件事则是美国的调兵遣将:美军将逆转战场战局的李奇微将军,调任欧洲(1952年5月),换来一个更有外交和政治头脑的韦恩·克拉克接替联合国军总司令。
这一切,都是双方为了谈判和战争所做的两手准备。
经济压力传导到政治上,然后引发战略变化和人事变化。
可,谈判虽然在继续,但战争也在继续,这继续的战争由一个意外而引爆。
(联合国军换将不断)
三:范弗里特的执念和“摊牌行动”。1952年4月3日,一架B-26轰炸机从群山空军基地驶往黄海北道首府沙里院执行轰炸任务。当时美军夏季攻势正进行中,美军空军大举出动,空袭志愿军后方,切断志愿军后勤运输线。
这就是著名的“绞*战”和“反绞*战”。
为了抵御美军空袭,志愿军高炮群时刻警惕!
这架B26轰炸机虽在凌晨3点执行轰炸任务,依旧没逃过高射炮,一轮集火后B26被击落。
随后,一个美军重要人物就老年丧子了,这人就是范弗里特,他的儿子就是B26的驾驶员。
儿子在战场丧命,让范弗里特深恨不已,念念不忘。承受丧子之痛半年后,范弗里特提交了自己预谋已久的“摊牌行动”计划书。这份以绝对火力为依托,打一场有限战争的计划,是范弗里特切齿的复仇和最深的挑衅。
挑衅的是谈判,复仇的是孩子,危急的是志愿军防线。如果计划一切顺利,谈判桌上的博弈,或许会出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