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嗲面,又叫沙茶面。
名字的由来:沙茶始源于印尼,也有来自马来西亚一说。最开始其实不叫沙茶,在马来语系中叫“satay”,音译成中文则是“沙嗲”,厦门作为最早一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自然最早接触了很多“舶来品”,而沙茶就是其中一种。在闽南语系中,satay的“dei”的读法与闽南语茶的发音很像,所有慢慢就演变成了沙茶的叫法。但是我更喜欢称其为沙嗲,看着比较地道。
目前中国的沙嗲面主要分有闽南的沙嗲,广东潮汕的沙嗲等风味,潮汕的沙嗲面我没有吃过,但是其实那边也比较偏闽南系,感觉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都有区域性的,这两地其实饮食地理上可以归属同一区域。
沙嗲面的妙处,主要是在汤头。由各家自己配置的沙嗲酱配上新鲜的高汤熬制的烫头,组成了沙嗲面独一无二的味蕾*手锏。这里的沙嗲酱可能网上可以搜索到一些制作方法和配料,但事实上真正的老店,一般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正常都是获取不到的。
沙嗲酱(图片来自网络)
沙嗲面的做法:碱水油面(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面类,粉类,我个人比较喜欢细粉)放入开水锅烫熟捞起入碗中,根据自己的口味,可加入青菜,豆芽,瘦肉,猪心、猪肝、猪腰、鸭腱、鸭血、大小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我个人比较喜欢放瘦肉,猪肝和大肠。这些辅料得先烫熟再放入盛有面(粉)的碗中,然后淋上一直在锅中熬制的烫头,一碗香喷喷的沙嗲面就做好了。闽南人喜欢在吃之前放些胡椒粉或者配上一些五香。我觉得味道更棒。
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会叫做沙茶面,因为大部分外来的人知道这个面都是从厦门开始的。但事实上,厦门和漳州的沙嗲面的味道还是略有一点区别。厦门的沙嗲面比较甜,漳州的沙嗲面则更倾向于香和辣。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漳州的沙嗲面口味。特别是漳州龙海市石码镇的沙嗲面,我认为最为正宗,据说厦门的沙茶面也是师出此地。所以想品尝更不一样的沙嗲面风味,我建议务必到石码小镇一试(建议中山公园附近找找,我比较欣赏那一带的沙嗲面店)。
图片来自网络
结尾:作为一个正宗的闽南人,其实网络上很多关于沙嗲面的什么传说,我感觉都是瞎编的,可能为了迎合一种旅游文化吧。但是沙嗲面,作为一种传统的闽南美食,里面所承载的闽南人的性格,思想,回忆,却是真实的,亘古流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