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遛与溜溜的区别,遛遛和溜溜的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16:33:28

晚清名臣曾国藩以立德、立功、立言之集大成,成为古代文人之楷模,以至于*都发出:“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喟。近日,笔者静心研读了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国藩》一书,感到曾国藩于读书作文的心得,很是值得我辈学习借鉴,尤其是从事写作的朋友如能学之一二,定会受益无穷。

今天,笔者就对其与儿子曾纪泽、身边幕僚谈读书作文的心得片断作以解析探讨,以期对大家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启迪。

1.广泛看

曾国藩对儿子讲授读书方法时谈到:“依我之见,读书的诀窍在看、读、写、作四字紧密配合,每日不可缺一。”“看,指的是默观,如你去年看《史记》《韩文》《近思录》《周易折中》,今年看《汉书》。”在曾国藩这里,“看”是列在第一位的。

古人读书强调要广泛看,我们今天练习文笔更要重视看。日常与一些笔友交流,发现很多人或者不重视这一点,或者不知道怎么看,没有把该看的文章看到、浪费了汲取源泉活水的机会。在我看来,要写好文章,首先须得广泛看,通过看来了解材料情况。比如,有的文章为何立意高远、文采飞扬?有的文章为何启人深思、蕴含哲理?有的文章为何一针见血、直抵时弊?如果不去看,不去了解,刚入门的朋友就难以知道这种情况。不知道的情况下,何谈去写出类似的文章呢?

当然,互联网时代,资料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地盲目看,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难以淘到真宝。比如,曾国藩教儿子要看《史记》《韩文》《近思录》《周易折中》《汉书》等,列举的都是经典之作、大家之言。对写材料的朋友而言,广泛看须有个标准,可以从权威渠道获取范文,党报党刊的文章不可不看,还可以借助知名公众号来拓展视野。比如,“老笔头”公众号经常推送一些精品佳作解析,给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什么写作技巧?带来的启发是什么?这些文章多看细品绝对益处多多。另外,还可以看一些质量一般的文章。所谓见世面,就是既见过最好的也看过最差的。看好的文章,可以知道哪些是高标准,它究竟好在了哪里;看质量一般的文章,就能知道它差在哪儿,问题是什么。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两相比较,才能不断看出心得、看出门道。

2.高声读

曾国藩讲的第二个诀窍就是读,“指的是高声朗诵,如《四书》《诗》《书》《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这段话不仅说了怎样读?读什么?而且也道出了读的功效。

细细想想,确实如此。有的文章为何看后感觉印象不深、触动不大,看一眼与读一遍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好的文章,既讲究结构严谨、思想深刻,也注重遣词造句、平仄韵律,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大都琅琅上口、久经传诵。把文章读一遍,质量好坏、层次高下就很容易判断出来。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增强语感,这是评判材料很重要的一个依据。记得以往领导带着研究材料,都会专门挑人读一遍,遇到琢磨不准的地方,甚至会反复读上几遍,看看通不通顺、恰不恰当、合不合适,往往收效也很明显。

读什么、怎么读,也有讲究。依我的经验,适合读的文章,质量要高、篇幅宜短,如果遇到文章篇幅很长、质量又确实很好,也可以截取其中部分片断来读。什么时候读?可以在早上或晚上,选个安静的地方,大声诵读。持续时间不宜过久,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关键要持续不间断。如果真能坚持这个习惯,相信一段时间后,对文章的感觉会大不一样。

遛遛与溜溜的区别,遛遛和溜溜的区别(1)

3.精选写

写,作为第三个诀窍,是指抄写。“对于好的文、句和章节,不但看、读,还要写,将它抄一遍,记得就更牢了。”这也是俗话说的“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虽然这里暗含着古人对练字的独特要求,但就练习写作而言,抄写无论何时,虽然是个笨办法却最管用。

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写一遍。从这三个动作动用的人体器官来讲,看只涉及眼力、脑力,读要增加口力,而写的话还要加上手力,过程一复杂,记忆就越深刻。有点岁月沉淀的老笔杆经常会讲,以前办公室电脑不普及的时候,积累文章资料很费事,往往都是抄录学习,哪像现在简单粘贴复制就完事。通过抄录这种原始手段积累资料,虽然麻烦但学得深刻、吸收很好;现在虽然技术发达了,不少人电脑里资料看似不少,但真正过脑的又有多少,好一点的可能还会分类梳理,否则有跟没有区别不大。

就目前来讲,写的话也有几个层次:第一,可以抄录。这种方法有不少朋友还在用,许多老笔头得道会员、小班学员在听课的时候往往都把提纲要点记在本子上,自己整理的复习消化也方便。第二,借助电脑。从本质来讲,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纸上抄与在电脑上打字其实都是消化吸收,而且后者效率更高,同时注意建档分类梳理,真正把从报纸上、网上看到的资料变成自己的、可以用的文字。

4.坚持作

曾国藩为儿子讲解读书诀窍的最后一点就是作文。他谈到,“至于作,是指的作诗文,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这些都要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作诗文宜在二三十岁前立定规模,过三十则难长进。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这时不试为之,则此后年纪大了,愈发不肯为了。”可谓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要提高写作能力,仅停留于看、读、抄不行,最终得靠作文来检验。可以说,前三者是积累,后者是转化。人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个作文,就是“溜溜”。事非经过不知难。有时候看着容易,好像无非就是几句话、没啥大不了的,但你一旦坐下来、静下来,才发现可能什么也写不出来。所以,有人吐槽把写材料叫作“憋”材料。这是一个从构思、到搭纲、到造句、到成型的过程,一字一字都要去琢磨、一句一句都要去排列,投入的工作量和耗费的精力并不少。

关于作文,建议大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先从豆腐块写起,两三天至少有一篇。刀越磨越快,脑越用越灵。笔头是练出来的,就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样,得反复练、练反复,才会越来越有感觉。所谓文思泉涌,是练到极致的结果,不去练,啥都来不了。

5.重立意

第二则对话发生在江宁郊外灵谷寺内,曾国藩与身边幕僚谈古论今,传授古文秘诀。这第一点,就是对文章立意的阐释,“作文当以意为主,辞副其意,气举其辞。廉卿这篇游记,好就好在通过登山越岭的记叙,阐述了天下辽远之境的获得,只属于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

立意,就是解决为文干什么的问题。通俗点说,就是通过这篇文章你想表达什么意思,要跳出个体性、事务性的内容,把文章主旨进行升华,给人以规律性的启示。立意如何,决定了文章的层次高度。为什么有的文章改一百篇,层次感觉还是不够,根子就在立意低了。为什么有的文章看着气势恢宏、大开大阖、意境高远,就是立意上下了功夫,使得起步落笔就是“挂三档”,成效肯定不一样。

在立意上下功夫,写文章前要多谋多思,未下笔前“胸中有全文”,仅看到表面的东西不能落笔,要往深里看、往细里想,等你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这时候才可以行文落笔。总之急不得,想好再写。

遛遛与溜溜的区别,遛遛和溜溜的区别(2)

6.讲布局

“谋篇布局是作文一段最大功夫。《书经》《左传》,每一篇空处较多,实处较少,旁面较多,正面较少。譬如精神注于眉宇目光,不可周身皆眉,四处皆目。文中线索如同蛛丝马迹,丝不可过粗,迹不可太密。”这段论述也比较精彩,认真反复品悟,对理解文章的布局大有好处。

文章布局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像盖房子设计图纸,讲究错落有致、匀称适当。有的文章,一眼扫过去,从布局上就能看出高下,有的段落肥瘦不一、偏差太大,有的虎头蛇尾、前重后轻,有的尾大不掉、开头不行,等等。好的文章必须是各部分篇幅适当、结构匀称、重点突出,借用宋玉的名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练习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关键是要把提纲搭好。整体写几部分、每部分写几段、每段写几层意思,要心中有数。有的朋友可能觉得过于拘束,其实刚开始刻板一点没坏处,就像做产品似的,用模具才能提高标准,先把套路学好学会了,再跳出套路来写。所以,网上一些有风格有特点的文章,不建议初学者参考,容易误导,走都不会,你就想跑?

7.善炼字

“无论古今大家,其下笔造句,总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还有遣字的准确传神。古人十分讲究炼字,有许多一字师的故事。”这两句说明了遣词造句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炼字?文章开始写出来时,只是表达了大概的意思,仅仅把框架搭出来、内容填进去,只能算个初稿,还得用心打磨,就像盖房子过程中的毛坯房,入住前还需精装修。同样的道理,稿子要定型也需要反复精修,具体到句子、字词就得推敲、拿捏、琢磨,特别是公文材料,负有对工作指导的责任,非常讲究措辞内容的准确性,每个提法要有出处,不能想当然、凭感觉。实际也证明,修改几次后,语句的通顺程度、文章的文采水平都会有新的提高。

文章炼字,首先要有耐心,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有不满意不出手的决心,这是前提;其次,要有方法,从标题修饰到语句整饬、再到字词推敲,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切实把准确的改生动、不准确的改准确、多余的去掉;再次,要有标准,不能改一次就完了,以效果为标准直到满意为止。古人那种为了改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