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吊牌上可以看到,已用“绒子含量”代替原来的“含绒量”。
□见习记者刘菁 文/摄
立冬已至,虽然桂林还未迎来大幅度的降温,但羽绒服一直是“双十一”的热销服装单品。商场促销力度大,羽绒衣比起其他御寒服饰“更轻薄、更保暖”,所以有不少消费者会选择羽绒服作为冬季的日常保暖衣物。从今年4月1日起,《羽绒服装》标准(GB/T 14272-2021)(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这个冬天是新国标实施后的第一个销售季。为了解我市的羽绒服销售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记者进行了相关走访。
新国标实施 将“含绒量”改为“绒子含量”
11月4日,记者到高新万达广场、微笑堂商场等多个商场进行了走访。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桂林虽未进入寒冬,但提前来购买羽绒服的顾客比起上月有所增加,羽绒服的销量也呈现上升的态势。从今年4月1日起,羽绒服新国标已正式实施,与之前的标准相比变动了20处。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国标中将羽绒服的“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作为羽绒服填充物的羽绒种类的标注只区分鸭绒和鹅绒,不再对灰绒和白绒(填充羽绒颜色)进行区分;羽绒服成品的“绒子含量”必须不低于50%,才能称作羽绒服。
“含绒量”和“绒子含量”区别在哪?区别在于,在以往标准中,含绒量同时囊括了“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两种含量,而绒丝废料也会被计入含绒量。这也就意味着,新国标的要求更高,新国标下的羽绒服质量也会比以往有所提升。
那么羽绒服中填充的鸭绒、鹅绒有什么不同呢?我市一家服装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鹅绒的绒朵大,保暖性更好,所以鹅绒羽绒服价格也比鸭绒羽绒服高。无论是白鹅绒还是灰鸭绒,服装中填充的羽绒的颜色并不会影响保暖性,所以新国标不再做特别标识。
另外,对于修改了“绒子含量”标识,记者在几个商场走访时,随手翻看了数件不同品牌的羽绒服的吊牌,吊牌上都已经没有了“含绒量”的标注,均用“绒子含量”进行标注,千元以上的羽绒服的绒子含量大多数都在85%-90%之间。
根据新国标的规定,绒子含量低于50%的就不能称作羽绒服。消费者在购买时,只要看“绒子含量”的百分比,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件羽绒服的保暖性,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购买。
如何挑选、清洁羽绒服?
今年冬天,是羽绒服新国标实施后的首个销售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家都表示对新国标的实施不了解。市民李宇对记者说:“(羽绒服)买大牌就好了,品牌名声响亮,质量肯定也不会差。”但是对于购买时会不会专门查看吊牌上的标识的问题,李宇则表示不会。某品牌羽绒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想选购一件较好的羽绒服,除了选择可靠的品牌之外,尤其是选择线上购物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吊牌上的标识信息,按需要进行购买。
那么如何清洗家里的羽绒服呢?市民陈敏告诉记者:“我一般都是送去干洗,省心省力,但是价格一次就要几十元,长款羽绒服还会更贵。”为此,记者询问了羽绒服销售人员小赵,她说:“千万不要用洗衣机(洗羽绒服),会跑绒,这样就不暖和了。”她还告诉记者,清洁羽绒服的环节,最重要的是注意查看羽绒服吊牌上的清洗标识,虽然干洗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年洗一次影响不大,但是洗多了羽绒就不蓬松了。她最推荐的是手洗,尤其是在衣服不是特别脏的情况下,用温水浸泡、轻柔清洗、悬挂晾干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