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和人聊天非常厉害,给人的感觉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管和什么人,聊什么话题,他都能搭上话。
我经常问他,你怎么那么能说会道。他总是说,网上学的,生活看的。
然后我又请教他怎么跟着网上学习,怎么去看待生活。
朋友说,他看到网上有用的消息,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深入分析问题。而生活上,他会将他所看到的都仔细观察,记在脑海,待收集积累了足够的消息,他会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他经常路过一条街道,他会分析,这条街有多少商铺,商铺类型是什么,他比较关注的商铺主要产品有哪些,价格是多少,客流量有多少,收益大概有多少……他这个人,从这一点看,明显就是商人本质。
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愧不如。对比我自己,我在一个社区生活好几年,我都摸不清楚,这个社区到底有哪些类型的商铺。我甚至每天路过的街道,一个月下来,我都没发现斜对面就有一家超市。我想,我不是眼瞎,而是心盲了。
我好几次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经常教我怎么去观察生活。我按照他的方法,走在街上总会盯着店铺的招牌一个一个看下去,至于朋友说的产品、价格、客流量,装修情况等等,脑子总会在这个时候短路,保留不下任何信息,哪怕我走了一遍又一遍。我回过头,能把招牌给狠狠记住,已经很有成就感。
朋友的这个方法,我觉得对人生和做事,都非常有用。但我尝试了几次,都没法学到一点点精髓,我就知道,这个方法不适合我。不管怎么好用,它都不属于我。
我恍然发现,人生没有唯一标准,适合自己的标准,才能让自己活得舒适,为什么非得参考别人的人生呢?
雷军有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风口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向,社会上很多创业者都蜂拥而至。可是雷军似乎没有说,是否所有的猪都能在风口飞起来,也没有说,猪到底能在这个风口飞得多高多远。
所以若干年后,马云说:“风口过去,摔死的都是猪”。
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大咖名人所说的,都是自己的经历。
他们走过脚下的荆棘,挥去肩上的风霜,迎来雨后的彩虹。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个人的成功史。
而我们很多人,却往往因为一句话,只要有利益的驱动,就会激动得迷失了方向,盲目地朝着不适合他们的方向前进,殊不知前路艰辛,处处悬崖峭壁。
我曾经不止一次,阅读了一篇文案而购买对方的课程。文案说得天花乱坠,直击痛点,课程简介看起来非常实用,学会了,当真如雷军所说的,猪都能飞起来。
问题是,我没有一次真正学会的。课程购买了,学几天就兴致索然,然后课程就一直呆在收藏夹里吃灰。
我也曾不止一次,搜索名人的故事,学霸的方法,想要从中窥出他们成功的捷径。然而每当我应用他们成功的经验的时候,往往都没法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这个过程,通常将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才适合自己?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帮助自己走向人生巅峰?其实没有唯一的标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事实。
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着微薄的希望,希望能在前人走过的路,用前人成功的经验,来成就自己。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绝大部分人都以失败告终。
有人说,人一定要勇于走出舒适区,有机会一定要去试一试。我想这个人一定是从舒适区走出来,并且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有了巨大的收获。可是这并不代表适合所有人。就如马云所说的:“风口过去,摔死的都是猪”,一定不会是那个说走出舒适区去试错的成功人士。
我们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就一定要走出舒适区?“居安思危”的思想没有错,但我们只要有备则无患,我们可以一直生活在舒适区,何不乐哉。
当然,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舒适区里非常痛苦,那就另当别论,这只能说明舒适区并不适合那个人。
人生并没有唯一的标准,既然如此,何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按照自己舒适的节奏,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我记得周国平在一本书中谈论过中年以后的觉悟,我觉得这个观点适合我们所有人,在此引用共勉,愿我们都做个快乐的人:
“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生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