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是什么?我的看法是公共知识的公开传播人。
如果知识不是公共的,只对哪个特定的东西有用,不是对人这个群体有用,不叫公知;如果知识不是公开传播,关起门来做个家庭教师,不叫公知,如果没有传播,不叫公知。
先看几个大家都知道的大公知,或者说赫赫有名的公开知识、公共知识创造人和传播人——周文王创造传播了《周易》的知识,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李时珍创造传播了医药的知识,救人无数;老子创造传播了道的知识,凭借《道德经》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普遍传播了道与德;李小龙创造传播了《截拳道》的全新武学,为搏斗的武术找到终极的归宿,给武术和武术之外的人一条真诚又独特的道路……这样的中国人还有很多。
除了他们,世界上还有一大批为这个世界的各种知识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比如苏格拉底,比如亚里士多德,比如哥白尼,比如约翰·杜威,比如释迦摩尼等等等等。
今天我们在享用他们呕心沥血的成果,同时,又常常忽略了他们用一生的投入做了那些事,我们却仅仅在享用,并没有向他们付费,或者为他们做些什么,甚至没有真心实意地感激他们。所以,他们是大公知,有大贡献,他们其实没有得到相应的对待。
再看看今天的知识传播这件事,罗翔在传播公共法律的思考和知识;温铁军在传播农业和社会的思考和知识;罗振环宇的“逻辑思维”在传播思考逻辑的知识;国外来的戴博士在传播化学的学科知识;吴晓波在传播经济文化的知识;司马南在传播真假辨别和社会正义的知识;还有大量普通的人在传播着他们拥有的知识,或者说,如果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把自己的一些东西介绍给别人,也是做了这一类的事,这些都是面向公众的,都是传播给更多人的,都可能有公共贡献的,尤其是在新媒体这么发达的今天,不计其数的人都可能正在做一个公知。
有人也许会说,那有的人的内容还要收费呢,是为了得到回报。对,但不要忽略了公知的关键条件,就是让大家在事实上得到了公开的免费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里有一个隐藏的条件,就是公共贡献,要对大家有贡献,而给这个贡献定个标准又不太容易,因为全世界的贡献和小范围的贡献,标准是不一样的。对小范围的人有帮助,不见得对全人类有帮助,对所有大自然的生命有帮助。这样看起来,公共知识里还有一个隐藏条件,就是公共贡献需要是正义的,但正义这件事也不能完全确定,为什么呢?因为自己觉得正义不见得等于实际效果是正义,更进一步说,现在是正义,又不等于做下去的长期结果就是正义的结果。
这不坏了吗?把自己的一些东西介绍给别人成了特别不确定的一件事,特别高风险的一件事。怎么办呢?把握住能把握的,那些不能把握的就在实际效果里争取一下,让它得到优化。所以,可能我们最适合的位置就在这里——传播正义的有公共贡献的知识,并让这些知识在传播中保持开放和优化。
司马南好多次说到过公知,批评过公知,我注意到他说的是“一些公知”、“那些公知”,有时候直接说“公知”,不管说的是什么,里面需要有个条件,就是并不能指向所有公知,那指向谁呢?破坏正义的、没有带来公共贡献的传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