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森林公园萤火虫飞舞
滨江森林公园2019年、2022年萤火虫分布图
2019年发布的一项萤火虫生存现状研究结果指出,上海有3种“土著”萤火虫:黄脉翅萤、条背萤、天目山雌光萤。
其中,陆生的黄脉翅萤在上海是相对的优势种群,较为常见,在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上海动物园、滨江森林公园等公园,和奉贤南桥、青浦朱家角、青浦金泽等地均有分布。
而条背萤和天目山雌光萤十分少见,仅在青浦、奉贤、松江等区的个别区域有过记录。
位于青浦区的岑卜村,是近年来上海的“网红”萤火虫观赏地。不少民间环保人士和自然教育工作者均表示,就今年6月中旬的情况而言,岑卜村的萤火虫数量是比往年多了一些。
人的干扰少了
是不是人类活动少了,对萤火虫的干扰少了,它们的种群便壮大了?
“大体上是这样的,有几种人类活动会严重威胁萤火虫的生存,比如光污染。”郭江莉坦言,去年和前年,园内的黄脉翅萤明显减少,后来研究发现,这可能与设在黄脉翅萤栖息地内的一盏常亮的监控灯有关。它会严重干扰萤火虫的求偶信号,使其繁殖效率大打折扣,进而导致种群数量锐减。
今年受疫情影响闭园的那段时间,这盏灯没开。“2018年、2019年,园内萤火虫数量比较可观,这盏灯是2019年左右安装的,此后,黄脉翅萤连续两年‘一蹶不振’。”郭江莉表示,这应该不是巧合。
这或许也解释了上海植物园3号门附近出现萤火虫的原因,尽管有游客频繁进出,但该区域有一片郁闭度较高的树林,阻挡了人类光源直接照射到林下萤火虫的栖息空间。
香港大学博士生严再政也一直关注萤火虫,他关注的一项自然科普活动,前几年夏天走的一条路线可以观察到数十只萤火虫,但今年因为沿线安装了路灯,一只都没发现。
黄脉翅萤 郗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