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老子》。《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文中的“六亲”,据王弼的注称:“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其三是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汉书》。《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对于“六亲”的划分,历史上并不只是上述三种,比如还有将“天地君亲师友”说成六亲的。综合各家之言,六亲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种亲属。
而现代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是,父亲为一亲(涵括父亲方的亲戚如祖父母、叔伯、姑娘等),母亲为二亲(涵括母亲方的亲戚如外祖父母、舅、姨),兄弟为三亲(涵括嫂子、弟媳),姐妹为四亲(涵括姐夫、妹夫),夫妻为五亲(涵括公婆或岳父岳母),子女为六亲(涵括媳妇、女婿)。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