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又因为战争影响,导致围栏的材料成本大大缩水,变成了铁丝。
其防护作用锐减,最终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对于很多生物学家来说,野兔泛滥成灾是一个证明他们学术界本领的时候。
也正是如此,很多欧洲的专家专程前来澳大利亚,想要挑战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畜生。
许多专家前前后后使用了四五种病毒,试图让病毒扩散,进而消灭掉这些野兔们。
一开始,他们使用的是鸡瘟等传染病毒,这种病毒确实有了一定效果,但很快就出现了后遗症:
除了兔子之外,其他牲畜也染上了病毒,最后又重创了当地的畜牧业,可谓是得不偿失。
专家吸取了前次教训,决定用专门针对兔子的病毒——传染性粘液瘤,来进行消灭野兔计划。
这次计划很成功,在1950年后,野兔的死亡率高达80%,兔子数量瞬间减少到一亿只以下。
然而,总归是有些强壮的兔子挺了过来,不仅如此还形成了抗体。
有抗体的兔子们又少了同伴的资源掠夺,其繁衍速度又以几何倍数增长。
1990年,兔子的数量重新回到了2亿只。
为了解决掉兔子,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又引进了兔杯状病毒,试图降低兔子数量。
直到2019年为止,澳大利亚政府仍然在为减少兔子数量而努力,而那些方式也依然是老生常谈。
而这些兔子似乎并未受其影响,不仅仍旧繁殖迅速,还因为澳大利亚水草丰美,有些个体重甚至接近百斤,力气小的人都不一定能抱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