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邓颖超以优异的成绩被天津市的直隶第一女子学院录取。在这一年,爆发了浩浩荡荡的五四运动,北京的学生打起头阵。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全国,传到了16岁的邓颖超的耳中。她毅然决定,自己也要参与这场运动。也就是在这场运动中,她认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
此时的周总理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就读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在一次游行中,邓颖超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个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正在大声呐喊的风度翩翩的少年,一时间就被其吸引。在游行结束后,邓颖超毫不犹豫的来到了这个人的面前。
“你好,我叫邓颖超。”邓颖超对周总理说到。
看到面前的女子,周总理也礼貌的向对方介绍了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人一起参与了大大小小的各项活动。
1921年11月,24岁的周总理认为,要推进中国的革命,还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于是,在这一年中,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前往法国留学的机会。但是当时的邓颖超却无法与他同行。在周总理离开前,两人约定至少每个月要有一次书信往来。随后,便各赴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了。
1923年,时隔一个月,邓颖超又收到了来自法国的信件。只不过,这一次信封里的是一张明信片。在这张明信片上,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画像。上面写到:希望他们两个人将来,也像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一样,一同被送上断头台。
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是一对革命夫妇,周总理的这张明信片,不仅表明了自己投身于革命的决心,更是挑明了自己对邓颖超的爱慕之情。
很快,邓颖超便回了一封信给周总理,信中表示,自己愿意和他成为第二个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就这样,两人正式确立了恋人关系。
1924年,周总理从法国留学归来。在机场中,他远远的就看见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邓颖超。当周总理来到邓颖超的面前时,两人只是相视一笑。
1925年8月8日,邓颖超与周总理终于结婚了。婚礼虽然很简陋,但是对于邓颖超来说,已经足够了。婚后,两人并没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很快便又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中去。
一阵春风吹来,将邓颖超从回忆中拉出。邓颖超看着这满院盛开的海棠,突然起身回到了自己的屋中,提笔写下了《海棠花祭》。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逝世。
今时今日,又值人间芳菲的四月天,南海西花厅大院中的海棠一定又再一次绚丽绽放。
“看花的主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故事却被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所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