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的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却谈因为《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而让《斗牛图》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确实谬矣!
戴嵩戴嵩是唐朝的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
戴嵩画牛就像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李可染画牛,黄胄画驴……
那么戴嵩怎么就在《斗牛图》,自己擅长的领域"翻车"了呢?
相传戴嵩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戴嵩擅长画牛,也肯定是细致观察过牛的,画饮水之牛都观察的如此细致入微,怎么会犯"斗牛掉尾"的错误呢?
《书戴嵩画牛》《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是记载于《东坡题跋·卷五》,为苏轼所做,就是六年级的这篇课文,
苏轼最后评论道:"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苏轼就牧童指出画中错误一事,想到古人格言"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关于耕织事,要询问直接劳作的农夫婢女,并认为这是不可更改之理。
无独有偶,在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中,也记载了一则类似的故事: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苏轼去世17年后,曾敏行才出生。二人所记之事,都是围绕戴嵩的《斗牛图》,所记述的事情,也同样是围绕斗牛尾巴在哪,这同一个问题,只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不同了。
那么戴嵩画《斗牛图》被牧童或者农人指出有错这件事有还是没有呢?有学者认为苏轼作《书戴嵩画牛》,文章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这篇文章就是苏轼瞎编的一个故事,用来借事来讥讽当政者的。
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