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照片均系紫玉生烟姑娘作品,谨致谢忱】
1532年,拉伯雷出版了《巨人传》的第一部。他在第十七章中写道:
(巴黎人)到处死追着高康大,逼得他只好到圣母院的钟楼上去休息。……(高康大)笑着解开他那华丽的裤裆,掏出他的家伙,狠狠地撒了一泡尿,一下子冲死了二十六万零四百一十八个人,女人和小孩还不算。……一眼望见钟楼里的大钟,便动手叮叮当当地摇起来。他一边摇,一边想,如果能把它们挂在他那匹马的脖子上当铃铛一定不错,因为他正打算买些勃里的奶酪和新鲜鲞鱼让它给父亲驮回去。于是,便把大钟拿下来带回了寓所。(拉伯雷:《巨人传》,成钰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72—73页)
被高康大摘走的大钟名叫玛丽,重达13吨,现在还在。
圣母院在如此巨大的“人造洪灾”前都安然无恙。可是谁能想到,它在4月15日遭到了一场可怕的大火?
远望圣母院
(一)一座修了近两百年的教堂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学者柳鸣九称巴黎圣母院为“法兰西历史的象征”。这座教堂奠基于法兰西最古老土地——塞纳河上的法兰西岛,这里是最初的巴黎,因此,此岛又被称为“城区”。
在巴黎圣母院奠基之前的数百年,这里已经有了教堂。柳鸣九说,可以确认的是,从公元8世纪起,这里总算有了两个供奉圣母玛利亚与圣安德勒的教堂。还有一些说法更要提前,认为在4或6世纪时这里已经有了宗教祭祀场所。总之,终于有一天,巴黎主教认为,原本的教堂已经狭小而陈旧、不敷使用了,法国的京城应该有一座更加辉煌的教堂。这位主教是一个穷苦的伐木女工的儿子,他的名字叫莫里斯·德·絮利。1159年,他被任命为巴黎教堂的司铎,次年又被任命为巴黎主教,任职达三十六年之久。
1163年,巴黎圣母院奠基,并于1345年基本落成,整个工程历时一百八十余年。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然而,它却不像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那样有着许多座直指向天的尖塔,它只有一座尖塔看起来比较突出(而且在昨天还被烧毁了)。因为巴黎圣母院本质上是一座并未修完的建筑。
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没有塔尖
在巴黎圣母院正面那两个带有方顶的塔楼上,原本应当有高耸的尖塔。不过,也许是工程难度过高,尖塔并没有修成。事实上,只有少数哥特式建筑能够“全须全尾”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有许多哥特式教堂由于金钱匮乏或者热情消退等原因而中途夭折。著名的科隆大教堂之所以修建了六百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钱。如果不是教会出售彩票募集了一些资金,也许它真正完成的时间还要推迟。
更何况这些高耸的尖塔本身也不那么安全。房龙在谈到哥特式教堂时说,15、16世纪就经常有教堂倒塌,如在1486年万圣节,在1571年主显节,都出现过教堂坍塌的惨剧。主显节那天天气恶劣,狂风暴雨,屋顶突然坍塌,致使屋内几百名教徒和其他人员全部迈进天国的大门(房龙:《房龙讲述艺术的故事》,夏云海,唐新善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72页)
落成以后,巴黎圣母院就成为世界最著名的一座圣母大教堂。法国的绝大多数哥特式教堂都是圣母大教堂,通常只用教堂所在的市镇名称来进行区分,比如沙特尔大教堂,或者兰斯大教堂。倘若有人只说“圣母院”,那指的就是巴黎圣母院了。
巴黎圣母院中的圣母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