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风格论文,洛可可风格论文题目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03 06:41:18

19世纪初,轻、暖、柔、亮、价格昂贵、华丽照人的印度克什米尔羊毛披肩开始在欧洲各国流行,并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由于当时这种披肩上的图案,并不符合欧洲人的审美要求,于是披肩纹样便逐渐向着欧洲人所欣赏的自由流动的装饰曲线发展。这种改变从纹样内部出现的各种装饰内容和装饰手法上表现出来,纹样的外形也一改饱满、敦实、排列规则的特点,变得十分细长、柔曼。1850年以后,纹样的设计越发豪华、繁杂、弯弯曲曲、如藤蔓般互相缠绕着,辅纹和主纹更加的融合,纹样的风格基本定型。

洛可可风格论文,洛可可风格论文题目(5)

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谈谈在佩兹利纹样演变过程中,洛可可艺术风格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一、洛可可艺术追求的繁复、柔美的视觉装饰效果,使佩兹利纹样从简洁、清新转向繁复、阴柔之态

洛可可艺术开始于18世纪的欧洲,大体形成在30年代,到路易十五执政时期达到成熟,因此洛可可艺术风格又叫“路易十五式”,它以纤细、华丽、轻巧而又繁琐的整体风格为基本特征,追求均衡与精细的装饰效果。

洛可可艺术对繁复、柔美装饰风格的追求可谓是如痴如醉,因此受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佩兹利纹样也由17世纪的简洁、清新转而发展为繁复、阴柔之态,纹样单体的内外都有纷繁细琐的无数图形组成,纹样轮廓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可辨。

此外在佩兹利纹样轮廓外形的外部,还出现了许许多多细琐但又有规律的小纹样作为边缘装饰,有的佩兹利纹样边缘装饰的小纹样是相对简洁而又大小相间的小佩兹利纹样,尖的头部都弯向同一方向,由于大小的不同而形成了佩兹利纹样另一层涡卷的、破碎的边缘。还有的佩兹利纹样边缘所装饰的小纹样为花草纹,其大小从尾部到头部逐渐减小,排列比较稀疏,与齐整的内边缘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细小纹样装饰,使整个佩兹利纹样看上去显得更加的繁琐、精细。

洛可可风格论文,洛可可风格论文题目(6)

由于对纹样装饰过于要求繁复,这就使得以往的缂织、印花等工艺已无法达到纹样的预期效果,因此面料图案的设计师们不得不再另寻途径。

由于刺绣工艺最大优点是能够按照图案的需要,灵活地进行操作,技法之多,适合于表现各种风格的纹样。尤其是当印染技术暂时还无法将织物上的纹样印染的那么精细的时候,刺绣可以作为辅助手段甚至代替印染而达到预期的装饰效果,即便是非常精细、繁复的纹样,通过刺绣,依然能够表现出来,因此刺绣工艺作为纺织品上图案生成的一种重要技法而备受欢迎。如采用金银线刺绣方式完成的18至19世纪的金银刺绣克什米尔披肩: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繁复、精密的纹样装饰。这时的佩兹利纹样已跻身于华丽的装饰纹样之列,填满式的繁缛是这一时期所追求的效果,满地的装饰是此时常用的构成手法。

二、洛可可艺术变化丰富的曲线装饰特征,使得佩兹利纹样整体变得细长

由于洛可可艺术喜欢使用多变的C形和S形的卷涡曲线纹样,因此,受洛可可曲线风格的影响,18世纪中期以后的佩兹利纹样整体不仅逐渐变得细长,而且头部也更加弯曲,尖的头部甚至弯曲到与圆的尾部连到一起了,该特征成为这一时期佩兹利纹样最为鲜明的装饰风格。

洛可可风格论文,洛可可风格论文题目(7)

18世纪佩兹利纹样

如19世纪印度克什米尔织造的斜纹羊毛披肩,尺寸为315*152cm:此时的佩兹利纹样已经变得相当细长,纹样单体的横向长度几乎占据了整个披肩的三分之一,即大约长100cm。如此细长的佩兹利纹样,不禁会让我们联想到洛可可时期镶嵌象牙螺钿的小桌子、桌腿为S形的曲线,也是极为细长的。正是出于洛可可装饰艺术这种弯曲、纤长的风格,此时的佩兹利纹样的外形才被拉伸的如此细长,呈现出灵动多变的装饰效果。

从19世纪印度克什米尔织造的斜纹羊毛披肩的局部细节可以看到,此时的佩兹利纹样尾部也相应拉长了。变化更大的是其尖尖的头部,此时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僵硬的弯转向一边,而是更加弯曲了,在尖部还带有反向的弯转。这里的佩兹利纹样完全使用柔美而又富于变化的曲线来表现,使整个纹样更加灵动、流畅,简洁的直线条此时再也看不到了。

洛可可风格论文,洛可可风格论文题目(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