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其主战场虽然在欧洲,但中东地区亦有卷入。围绕耶路撒冷的圣地保护问题,英国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多次争夺。而传统的中东大国伊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不得不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纵横捭阖。
战前的伊朗战前,也就是欧洲各国宣布动员的1914年7月,新国王艾哈迈德沙正式加冕。此时的伊朗经济并非十分糟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伊朗国民希望年轻国王可以恢复君主制度的威望,但这种指望并不现实。从1909年起,艾哈迈德沙就饱受来自立宪主义者和他们的对手——诸如艾哈迈德的外祖父卡姆兰米尔扎等人施加的重压。这使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了真正的政治信念。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是如何出国旅行,积聚私财(主要是通过贿赂手段),避免承担一切令人讨厌的责任。
伊朗在大战中的中立地位严格地说,伊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处于中立国而非参战国的地位。1914年11月,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俄国、英国开始全面干涉伊朗事务,这使伊朗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冲突之中。
首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省成了俄国和奥斯曼两国军队的战场。俄、奥斯曼两军在此发生多次激战。到1915年,俄国军队十余万人驻扎在加兹温,包括运输部队和三万哥萨克骑兵,随时有可能占领德黑兰。
英国方面,已经决心保护英波石油公司在胡齐斯坦的企业,并开始利用伊朗在阿瓦士周围的领土作为军事基地,奧斯曼帝国的伊拉克地区展开进攻。
同盟国对伊朗的拉拢1914年,德国成功在中东拉拢了土耳其,使其成为制约协约国的重要力量。1915年1月,德国在伊朗的代理人已经开始积极支持他们的奥斯曼盟友,并且给在伊朗的英国人和俄国人制造了许多麻烦。德国间谍威尔海姆沃斯姆斯对英国在布什尔的领事馆和交通站造成了威胁,并且在法尔斯省多次煽动反英部落的起义。
1916年,为了加强对反英地区的控制,英国组织了一支辅助部队“南波斯步枪队”,并且加强了和支持英国人的部落(主要是法尔斯省的巴赫蒂亚里部落和胡齐斯坦省谢赫·哈扎尔领导的阿拉伯人)的联系。德黑兰有相当多的伊朗上层对德国人有好感,一群政客还企图说服艾哈迈德沙追随奥斯曼帝国的榜样,站到同盟国阵营中来。
由于战局对同盟国阵营日趋不利,土耳其在与俄军的战斗也屡遭失败,德黑兰政权总体来说还是被英国掌控,尤其是到了1917年以后,德国在德黑兰的活动基本消退。
战后的伊朗:《英波协定》的签署1919年,大战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同盟国阵营败局已定,如清算同盟国尤其是德国,重新划定势力范围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
1919年6月,苏联政府放弃了沙皇时期从伊朗获得的特权,这标志着俄国在伊朗的势力基本退出,只留下英国控制着伊朗的北部和南部地区。英国外交大臣纳撤尼尔寇松和他在伊朗的公使珀希·考克斯设法通过1919年的《英波协定》,以实现战后对伊朗的实际控制。
而事实上,英国对伊朗的实际控制一直延续到了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几经波折的伊朗,在二战后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在巴列维的领导下,开启了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