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详细简介,邓稼先简介个人资料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6 04:28:43

邓稼先用算盘计算数据

仅找到了方向远远不够,美国氢弹之父特勒曾经说过,在研制原子弹氢弹中,有一座不可逾越的计算高山。当年美国研制原子弹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相比之下,中国的研究设备极其原始简陋――几台简易的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都成了宝贝,姑父就抱着这些“宝贝”一遍又一遍演算。

李琮:手摇计算机是一个机械装置,把数据输入进去之后,用手摇算出结果。用很原始的手摇计算机进行最现代的理论计算,在当时这种景象是长时间维持的。

邓稼先详细简介,邓稼先简介个人资料(5)

研究人员用手摇计算机计算数据

当年苏联专家撤走时曾留下一个技术参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以为是助力的参数,却给姑父邓稼先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为了验证这个参数,姑父带领理论小组开启了攻关。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的胡干达回忆起那段岁月,感慨不已。

胡干达:晚上就睡地板,盖个黄大衣,24小时*,真是不容易。开始理论探索的时候,九所在这方面克服了很多困难。

一个内容要进行九次运算,每算一遍,要有几万个网点,每个网点要解五六个方程,手摇计算机哒哒敲击键盘声见证着科学家们夜以继日上万次的方程式推算。斗转星移,历时9个多月时间,他们用来装草稿纸和计算机打孔纸带的麻袋一直堆到屋顶上。对于这段往事,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的胡思德至今记忆深刻。

胡思德:我们要算一个模型,上万个数据,因为这种计算方法算,一个错,就可能会传染,一下子把错误带到里头来,整个计算就全都作废了。

经过大家对每一个数值反复计算核对后,确定了姑父邓稼先带领的理论部得出的参数才是准确的,苏联专家给的数据是错误的,扫清了中国自行设计原子弹道路上的“拦路虎”。后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这次演算评价为,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

1961年,经过整整三年,中国科学家凭借着手摇计算机这样最基本的运算工具,对原子弹爆炸时的物理过程进行了无数次模拟计算和分析,基本绘就出原子弹设计蓝图。而这一切完全是中国人自己摸索出来的。

1964年10月16日,茫茫戈壁滩上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详细简介,邓稼先简介个人资料(6)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三年之后我国的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然而,由于长期研究核武器,导致姑父邓稼先不幸患上了直肠癌,即便如此,他依旧奋战在一线,直到身体条件不允许他再工作。28年隐姓埋名铸与核事业半生情缘,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人们才从报纸上将原子弹与“邓稼先”这个名字挂上钩。从医数十年的姑姑眼睁睁地看着鲜血从姑父邓稼先的鼻子嘴里流出来,却无能为力。每每说到这段往事,姑姑总是未语泪先流。

许鹿希:我老扶着他,当时他站起来非常不容易,就是药的效果不能够维持他老站着或老坐着,他一共在301医院住了363天,一年是365天,差两天他就去世了。

邓稼先详细简介,邓稼先简介个人资料(7)

晚年的邓稼先与许鹿希

在姑父的最后一刻,他深情地对姑姑说:“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也选择你。”

牟笑彤:我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牟笑彤,出生于1996年。邓稼先领导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时使用的手摇计算机,看起来比今天的电脑笨重了许多,但在讲解这件文物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重新感受着那些激荡人心的时刻,我相信这种永不磨灭的“两弹一星”精神具有穿过岁月、透过空间,历久弥新的力量!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崔欣 樊新征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张棉棉

编辑丨张棉棉

讲述人丨许进

制作丨初曦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江晓晨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鸣谢丨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核集团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