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当之无愧的好学生,他物理能考100分,微积分99,英语80,就连文章也写的不错。
或许还有人记得,2017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邓稼先》,作者正是杨振宁。
学生里也是人才辈出。
当时,杨振宁有两个室友,一位叫黄昆,另一位叫张守廉。
他们仨号称“西南联大三剑客”,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
有一天,杨振宁和黄昆聊天。
黄昆问杨振宁怎么看爱因斯坦的某个新研究。
杨振宁则挥挥手:“毫无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杨振宁的轻狂,成了一件流传甚广的趣事。
后来,黄坤成为了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张守廉则是享誉国际的机电工程专家。
正是在这样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环境里,杨振宁打下了自己坚实的学术基础。
在物理系,有两位老师对杨振宁影响最为深刻。
一位是吴大猷,中国物理学之父。
另一位是王竹溪,曾在清北执教40余年,天下皆桃李。
吴老师引他进入对称性的研究领域,王老师领他走进了统计力学的世界,父亲杨武之又是他天然的家庭教师。
杨振宁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在这里一步步向物理殿堂更高处迈进。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完成了自己的本科与硕士学业,一共呆了7年。
后来回想起这7年,杨振宁曾说,是这段时期决定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民族危亡之际,一群聪明的头脑怀抱着相同救亡信念在这里学习。
战火越纷飞,越抱有无限报国之志,外界越乱,越要一头扎进书海里。
无问西东,奋力求索。
人类群星闪耀时1945年,杨振宁考取庚款留学名额,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那里,杨振宁的老师是爱德华·泰勒,赫赫有名的美国“氢弹之父”。
泰勒老师精力旺盛朝气蓬勃,他一天有10个新点子,其中9个半都不靠谱,但剩下半个则可以改变世界。
杨振宁的学术发展,一块短板。那就是他很不适合做实验。
当时有个叫法,是说“哪里炸得乒乓响,哪里准有杨在场”。
不过所幸泰勒老师和杨振宁一样,数学能力很强,他教杨振宁把物理现象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
这对于杨振宁来说,当然是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