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新时代,领导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在不同场合的报告、演讲、文章、讲话、书信等中,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社会生活的常理、哲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的学理、真理,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道理、原理,在社会生活“小常识”与国家治理“大道理”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这些小常识与大道理进行总结归纳、传播普及,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的题中之义。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等专栏后,2022年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
这一期的关键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家间交往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欢、所不愿承受的事物,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一经典谚语旨在告诉世人,人际交往中应以他人的意愿为标准,自身所不情愿的事情不应加强给他人,不该强迫他人接受自身所不愿之事。这句谚语所带来的深刻哲理也应成为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适用,国与国之间也需要相互尊重,任何国家无论强弱都不应把自身的好恶强加于其他国家头上,这也理应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场合多次引用这句谚语。在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上,2014年9月19日,*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珍视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在阐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上,2015年11月6日,*在越南河内会见中越青年代表时强调: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将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永远做社会主义国家的亲密同志,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与东盟能在3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方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基于东方文化所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相待、和合与共是中国与东盟的共同诉求。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坚持以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平等公正和求同存异开展外交工作的生动阐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蕴含着丰富的外交理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中国外交所秉持理念原则的形象表述,也是中国对外交往原则的传统基础。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使得中国极为珍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不论国家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相待。*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已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在万隆会议上,中国积极推动亚非国家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这成为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重要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积极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努力推进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与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尊重世界各国人民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从来不把自身意志强加于他国,自身的发展坚决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但也明确反对其他国家损害自身核心利益。正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表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因此,纵观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维护国际秩序。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各国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下,国际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国际体系正面临深度调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的重要归因,一些国家动辄运用武力威胁他国,挑起地区矛盾与冲突,危害国际体系与地区秩序的稳定,并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借助长臂管辖采取制裁措施,肆意遏制他国发展,这些行为都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基于此中国发出真切呼吁:“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冷战后,不少西方国家自认为赢得了胜利,试图把西方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中国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力证明,一个国家的道路理应由其本国人民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了本国发展,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禁锢,为其他国家探索自身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某些西方国家强迫他国接受西方制度存在根本不同,中国无论是在国际合作,还是在对外援助上,从不附带政治条件,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围绕共同面临的问题协商讨论,进而助力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的减少乃至消弭。
*多次指出: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大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秉持平等互利、尊重包容的生动阐述。尤其是对待与自身文化、制度存在差异的国家,大国理应在尊重与包容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共识,加强团结与合作。大国应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主动承担相应国际责任,扶助落后国家,推进世界秩序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奉行单边主义,为了一己私利干涉他国内部事务,这注定不会赢得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因此,正如*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所言:“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大国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应成为国家间交往的基本价值典范,能够有力推动国际社会向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