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孔子对女人的忠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7 12:32:05

1988年,在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过一句话: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更是让我们能穿越千年时空,面对面和先贤对话。

史学家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文学家林语堂也说:“《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经。”

企业家涩泽荣一更是将其奉为圭臬:“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论语》 算盘。”

有人说,看完《论语》后,你就会发现:人生99%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今天为大家带来《论语》中的5句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孔子对女人的忠告(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老话说,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问题,君子从自己找原因,小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挂在背后,把别人的问题挂在胸前。

看到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缺点。

对于这样的人,只需不听,不辩,不交,不扰,随他去便好,切勿纠缠。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用善举回报恶行,怎么样呢?”孔子说:“如果用善举回报恶行的话,那用什么可以回报善行呢?用和恶行对等的东西回报恶行,用善行去回报善行。”

即使温良恭俭让如孔子,在宽容和忍让的尺度上他也设下了一道底线。

任何一个置身事外的人,都无权要求受害者将痛苦和伤害化为所谓的理解和大度。“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一个公平社会得以良好运转的法则。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广阔,为人宽容,处事泰然;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局促不安。

自古以来许多人将这句话制成匾额,悬于室中,激励自己。

君子容人纳物,做事坦荡,不迷恋荣辱得失,所以不忧不惑,不惧不扰。小人役于物,为名利*牵行,患得患失,所以才会戚戚不安。

一个人只要自己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便可以处事泰然。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自己心里有鬼,看别人自然也是有鬼。

事事以恶意揣测别人,多半自己就是恶人。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次,他被任命为莒父的地方官。刚上任的时候,子夏急于有所作为,便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

孔子见子夏心情如此迫切,便告诫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浮躁之人守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更成不了大事,这样的道理,亘古不变。

《菜根谭》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世界喧嚣,人心浮躁,而浮躁的隐痛,正是我们每个人走向成熟的学费。

纷扰尘世中,想要事业有成,就应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如此,方可脱离浮躁的囚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曾问孔子:“在您看来,什么才是一个人需要终身奉行的大道呢?”

孔子想了想,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简简单单八个字,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真谛。

隋朝大儒王通曾言:“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很多时候,不为难别人,就是不为难自己。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与其相互为难、两败俱伤,不如彼此宽恕、各退一步。

著名学者叶嘉莹曾说过:

此后数十年的人生路途中,无论遇到任何困惑或苦难,常常会有一两句《论语》中的话闪现出来,我往往就由此一两句话,得到了答案和解脱。

迷茫的时候,翻一翻《论语》的篇章,它能帮你找到勇气和方法;痛苦的时候,听一听孔子的智慧,它能给你带来希望与力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