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成功的关键有很多显性的因素,比如服务和营销,然而一家餐饮企业的成功是需要多方面发力的,其中供应链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我们回归餐饮行业的本质,分析供应链的重要性。
大家对于餐饮行业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普遍会认为是服务行业,甚至业内和政府也把餐饮规划到第三服务产业,但其实餐饮行业的本质是产销一体型企业。
为什么这么讲,产销一体型企业的典型特点是从供应链管理到生产,以及产品营销都需要企业来运营。
而餐饮行业也是一样,从供应链市场的管理,到产品初加工、菜品制作、上菜,以及前厅的服务、营销等等,链条甚至比一般产销一体型企业还要长。
这也是为什么餐饮从业者辛苦的重要原因,因为要*活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极为耗费精力。
对于一家产销一体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只有标准的批量化交付,企业才有足够的利润,想一想工厂要是没有流水线还有今天的工业化社会吗。
餐饮标准化是从业者孜孜以求的事情,但由于涉及人工环节太多,迟迟无法完全做到标准,特别是中餐,标准的程度就更低了,毕竟中餐的很多菜品非常依赖厨师的个人手艺和数量程度,例如佛跳墙、开水白菜等。
相对于中餐,西餐的标准化程度就非常高,肯德基全球有一万多家店,每一家的炸鸡汉堡口味都十分接近,除了炸鸡汉堡的制作流程高度标准化,还有一点经常被大家忽略,那就是食材供应链。
我们都知道菜好不好吃,原料是至关重要的,高明的大厨对原料的挑剔不亚于选媳妇。
而菜品的标准化也非常仰仗食材供应链的稳定性,以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外餐”,整个食材供应链是由专门的公司,按照肯德基的标准进行生产加工。
以鸡肉为例,肯德基专供的白羽肉鸡,从出生到被气体*死只需要35天。因为已经完全实现了工业化,和生产手机、电脑的流程差不多,唯一的区别鸡有生命,电子产品没有生命。工业化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鸡肉质量、数量的稳定性,从而实现菜品的标准化。
从行业特性的角度,餐饮必定是要走标准化路线的,产品不能标准化意味着无法扩张,而店面的扩张速度基本上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发展速度。
为此,国内各大餐饮品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供应链。
比如巴奴建立了三个中央工厂,按照最先进的“木瓜蛋白酶嫩化”专项技术生产加工,并且毛肚原材料均来自新西兰天然牧场,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品质。
海底捞为了保证食材供应,更是单独成立公司采购全球优质产品,经过多年的沉淀,供应链公司不仅服务海底捞,而且还为其他餐饮品牌提供服务。目前海底捞的供应链公司颐和集团也已经上市。
供应链除了能够为餐饮企业的标准化保驾护航,也是品牌重要的竞争壁垒。
比如西贝去年主打的爆品是蒙古牛大骨,牛大骨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同行很容易抄袭。
但是西贝一定也不担心,虽然他们可以起一样的名字,用类似的工艺,但没办法买到优质的牛肉。西贝为了保证牛大骨的品质,专门派遣集团副总裁带队到内蒙古“养牛羊”,并且设立专职岗位与牧民协调,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所以抄袭西贝等于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客户吃一口就能发现和西贝的区别,反倒是为西贝在打广告。
西贝在供应链上面下功夫越多,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就越大,企业逐渐会形成以供应链为导向的竞争壁垒,后来者短时间内是无法超越的,哪怕是完全模仿西贝到内蒙“养牛羊”也需要时间,而且还不一定成功。
因此,供应链对于餐饮品牌而言,不仅是实现标准化的保障,更是企业打造竞争壁垒的关键,你可以抄我的营销活动、推广宣传、服务理念、装修设计,但供应链短时间是抄不去的。
目前市场上餐企供应链分为三类。
第一类:菜市场 冷冻式供应链
蔬菜、水果类不便保存的食材由菜市场供应。炖肉、鱼类便于保存的食材放置到冷库或是大冰箱。
目前国内多数小型餐饮企业和个体户属于这种供应链模式,好处是原料供给灵活,取用方便,资金压力小。但坏处也非常明显,食材的品质和口感毫无竞争力可言。
厨师的厨艺固然重要,但冻肉和鲜肉制作出来的菜品差别还是很大的。好的营销、服务救不了烂的产品,这也是小微企业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
第二类:中央厨房供给半成品供应链
依托中央厨房减少对厨师的依赖,一定程度上解决扩张发展的瓶颈。
多数地方中小型知名企业采用这种模式,相当于企业进入了半自动的生产制作模式。好处是大量的菜品通过中央厨房完成初加工和半成品加工,极大的减轻了门店后厨的工作量。而且食材供应也相对比较稳定,产品容易形成标准化。
缺点,中央厨房仅仅只是解决了厨师和一部分标准化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消费者而言,不仅仅是口味稳定,更重要的是能够吃到高质量、健康的食品。所以,还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
第三类:中央工厂 产业整合供应链
以巴奴为例,巴奴全国65家店有3个中央工厂,总部设立独立的采购部门进行全球性集采,并且整合冷链物流、养殖基地、产品初加工工厂等环节,保证食材从养殖、初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加工、出品各个环节质量的稳定性,相当于公司需要运作一家完整业务链条的食材供应链企业。
以养殖环节为例,西贝为了保证牛羊肉口感的统一,单独在内蒙设立了西贝草原羊质检员的岗位,定期与牧民沟通养殖细节,按照总部规定的养殖标准,定期、定量检查生长进度,保证食材质量和数量。
为什么头部品牌会花如此大的力气做食材供应链,一方面是上文讲到的产品标准化和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头部品牌产品用量巨大,而且部分爆款产品的效率占据总店超30%的销量,一旦供应链产能跟不上,很容易出现门店断货现象。影响销量不说,还会造成严重的食客流失,毕竟很多人都是冲着爆品来的。
所以,第三类供应链是餐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旦形成企业将建立坚不可摧的竞争壁垒,以及扎实稳定的食材供给,一般小企业很难与之抗衡。
当然对于中小型餐饮企业而言,第三类供应链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甚至是第二类的运作成本都有些高,因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供应链进行优化。
1.借助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轻量化运作。目前国内的食材供应链产业虽然发展的还不够成熟,但是以颐和、蜀海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基本实现规模化。
中小餐饮企业的各项资源都十分有限,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前端服务和营销上面,先保证企业有充裕的现金流,再逐步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因此,可以尝试和品质有保证的食材供应链企业合作,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降低运营成本,专心做好客户服务。
2. 小范围优化,提升食材供应质量。从16年开始各大餐饮品牌把爆品战略作为营销的重中之重,比如西贝的牛大骨,云海肴的汽锅鸡,傣妹的巴掌大的牛肉等。而爆品打造的关键点之一在于食材的质量。中小企业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完善所有产品的优化,但至少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爆品的打造中。
因为爆品不仅仅是提升产品质量让客户满意,更重要的是爆品可以显著提升门店的销售业绩,比如云海肴的汽锅鸡提升单店营业额40%左右,傣妹巴掌大的牛肉提升单店营业30%左右。
餐饮行业生产的基本点是把菜做好,好产品自带口碑,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3.加大对供应链的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爹有娘有,不如咱自己有,企业终究是要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的,只是时间和发展阶段的问题。
建议越早越好,因为餐饮食材供应链体系非常繁琐,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投入。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也是一家餐饮企业重要的竞争壁垒,早一天建立早一天形成品牌优势,就有可能逐鹿中原,攻城夺寨的实力,到时候也试试和头部品牌掰掰手腕,看谁的力气更大。
总结:
不管是为了客户体验还是企业发展,餐饮食材供应链的建立都势在必行。前期为了生存,可以借助成熟供应链系统的力量,但是终究是要建立具有竞争壁垒的供应链体系的。借此打造品牌竞争优势,避免对手抄袭和超越。
作者:好学课堂咨询师 - 万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