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红十字精神融入推动事业发展中
红十字会的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守护“两个底线”:即守住生命的底线,保护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守住道德的底线,用红十字人的德行善举,播扬利他主义的幸福观,在全社会弘扬正气、传递友爱。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要守住红十字人的精神家园。我国历来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粮,孕育人的精神家园,决定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生活、精神本质;精神文化还具有赋予民族国家国魂、集体单位群魂、个体思想灵魂的社会属性。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他一旦形成,就会像一面旗帜,展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能够把所有成员都团结在这面精神的旗帜下,真正发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作用;它能使我们产生一种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红十字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和平年代的灾区,他们都是在为别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宁在忙碌,没有自己的私利。他追求人类“真善美”的本性,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这也决定了红十字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也预示着红十字事业一定会有光明广阔的发展前景。“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我们要增强红十字文化自信和行动定力,把红十字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提起来,把事业推起来。
要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历览中华民族的先贤,历经千百年而名垂青史,为人们所怀念景仰,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之所难是我难,民之所忧是我忧。今年3月,*主席访问意大利,在会见众议长菲科时说:“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勉励广大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红十字运动创立150多年来,之所以有191个国家和地区认同,1400万志愿者追随,也正是在于他跨越国界、种族和信仰,舍弃小我、融入大我、追求无我的价值理念,这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精神。**指出: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达到低等水平;如果制定了一个下等的目标,就可能什么目的也达不到。站的高才能看的远,这也正是我们要把那些科学家、院士和大国工匠作为我们学习榜样的原因。登高望远,见贤思齐。作为我们红十字人,就应该向中华民族的先贤看齐,向**看齐,向红十字运动的先驱看齐,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当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融入为人类社会造福当中。
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强调:中国红十字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中国红十字会党组*、常务副会长梁惠玲在改革推进会上指出:我们既要有“做功”,也要有“唱功”。无论是领导同志怎么讲,我理解有两层涵义:一是内强素质,二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首先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人道、博爱、奉献”,不能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入脑入心,体现在行动中。其次要有担当工作的能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外树形象,从国内来讲,就是要让人们知道红十字会是干什么的?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我们还准备要干什么?要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让更多的人认同红十字文化,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聚集到红十字旗帜下,更广泛地支持和参与人道公益事业。从国际来讲,就是整合各类资源,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厚的人道文化底蕴、朴素的慈善理念,来丰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内涵,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援助,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充分彰显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国的地位和作用。